12月22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于市區交通路的市第二人民醫院。跟隨市民一起走進新投用的病房樓內,記者看到,咨詢臺處站著兩個漂亮的女導醫為前來咨詢的市民指路解答。在寬敞明亮的一樓門診大廳,一個個窗口柜臺整齊排列,市民都按順序排隊辦理相關手續。
市民徐明晨正在服務臺前填寫醫療信息登記表,填寫完成后,在導醫的帶領下來到門診收費窗口處排隊辦理一卡通診療卡。“以前在醫院的舊綜合病房樓里,采光也不好,總感覺特別壓抑。每次看病都要先找醫生開處方單,然后再拿著單子找醫生來回跑。現在有了這種智能卡片,不但可以在自助柜臺前存錢,而且卡里還記錄著看病信息和藥品信息,簡化了不少手續的辦理。”市民徐明晨說。
隨后記者乘坐電梯來到兒科就診樓層,全透明的玻璃墻把走廊和就診區一分為二。具有隔音效果的同時,又保證了就診室內的采光。在患者等候區,不少家長抱著孩子坐在椅子上排隊等待就診,等候區內播放著輕緩的兒童歌曲,放松了家長等待時的焦急心情。
在服務臺前的液晶屏幕上,不斷滾動顯示著專家名字和目前等待排隊就診的號碼,方便前來掛號的家長選擇合適的醫生。家住召陵區翟莊辦事處龍塘村的趙芳,剛在服務臺給孩子約了排隊人數較少的就診醫生。“孩子感冒前兩天剛好,現在因為積食又有點兒發燒。我和我姐一大早就帶著孩子出門來到醫院看病。”趙芳說。
新建病房樓的就醫環境,不少市民覺得非常溫馨體貼。一樓的志愿服務臺和兒科服務臺處還專門備有熱開水,供家長給孩子飲用。“以前去醫院看病,房間里積滿了家長和孩子,不少市民因為插隊現象出現過拌嘴吵架?,F在大家都排號在等待區等候,顯示屏上的排號順序一目了然。”市民孫瀟覺得就從掛號排隊、減少病患擠在醫生診室就診的現象,就能明顯感受到醫院在患者就醫秩序上做出的改變。
經過醫護人員的允許,記者走進一間就診室,明亮干凈的環境讓人非常放松。一人一診室的就診環境讓看病效率明顯提高,病人的隱私也得到了保護。“相比以前患者都擠在辦公室里嘈雜的就診環境,現在電腦排號就診的新方式,讓醫生能專注地詢問家長患兒的病情,并及時對家長的疑問進行解答。”門診部護士長劉橋告訴記者,嬰兒的抵抗力本來就弱,如果就診室內人員太多,很容易讓嬰兒再次感染病菌,一人一診室除了營造良好就醫環境,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
據了解,今年年初我市把“實施‘健康漯河’工程”列入了政府民生十件實事,“市二院、市六院綜合病房樓建成投用”就是其中的一項。
記者從市二院了解到,2016年8月,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的新門診、病房樓建成并投入使用。徹底改變了醫院以前的老舊環境和就醫條件,一個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綜合醫院展現在市民眼前。除了環境優美,在服務和設施方面都有明顯的完善和提高。目前醫院內有40個臨床醫技科室、18個病區,可開放床位995張,為全市市民提供健康舒適的醫療服務。
目前,市二院和市六院綜合病房樓已建成投用,臨潁縣、舞陽縣、郾城區中醫院病房樓也建成投用,源匯區、召陵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樓建成投用。這些醫療基礎設施的落成,解決了市民在居住的縣區,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就醫治療和服務。眼下,臨潁縣婦幼保健院業務綜合樓項目、舞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樓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現在正在對內部設施和裝修進行完善,不久的將來也將陸續投入使用,帶給市民更方便的服務。(見習記者 劉彩霞)
責任編輯:黃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