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0日10: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深耕傳統產業、打通上下游產業、布局新賽道……進入下半年的7月,河南一些“工業之城”的民營企業迎來生產旺季,多忙于趕制來自海內外的產品訂單,同時也在產品迭代升級中不斷“煥新”出彩。
圖為河南長垣市一起重機企業產品待裝運。李超慶 攝
在愚公故里濟源市,鋼鐵、有色金屬加工等是這里的傳統產業。
其中,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該市傳統產業代表企業之一。近年來,該企業不斷推進技術創新,以“技術升級”撬動“產業升級”,實現了“從鋼鐵到材料、從制造到服務、從中國到全球”的戰略轉型。
在該企業的生產車間內,機器的轟鳴聲和鋼鐵的碰撞聲交織成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該企業副總經理周集才表示,2024年1月至5月,累計實現營收107.7億元,利潤2.23億元,同比增加5.3%。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先后建設了國家級實驗室、省級技術中心、博士后研發基地、工程機械用鋼技術研究中心、高端特殊鋼新材料研發平臺,以求在技術上、產品上實現突破。”周集才介紹,在產品結構方面,實現了“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成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優特鋼企業。同時,周集才也坦言,“除了技術創新,我們還需要在對客戶服務的理念上進行創新,圍繞客戶的需求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這樣傳統產業才能‘煥新’出彩”。
同樣在濟源市,萬洋冶煉(集團)有限公司也是傳統產業中的佼佼者。近年來,該企業專注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延伸,如今已成為年產值超300億元的企業。該企業一直未停止創新的腳步,目前又通過技術創新將產業鏈進一步延伸,走進大健康的“賽道”。
在鄭州、新鄉、焦作、鶴壁、開封、許昌等地,諸多民營企業都在創新的基礎上不斷“煥新”。以新鄉長垣市為例,該市被譽為“起重機械之都”,在國內外享有頗高聲譽。
“2023年,由企業牽頭制定的‘新中式’標準正式發布。同年衛華‘新中式’起重機產品累計訂單金額突破40億元。”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強說。
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公布了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該企業門式起重機新摘“制造業單項冠軍”,而其通用橋式起重機則連續七年保持這一榮譽。
李國強表示,獲得這些榮譽離不開企業多年來的科技創新投入。企業設置2000萬元創新獎勵基金與500萬元容錯基金,鼓勵員工創新。企業的研發團隊規模已達到1200余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馬玉山和李培根擔任學術帶頭人。
當然,長垣市民營企業的“煥新”,企業的內生動力是重要方面,但同時也離不開當地統戰等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李國強表示,作為長垣營商環境的受益者,他的企業切實感受到了“實惠”,“當有關部門知道我們要開啟國際化戰略布局后,組織多次專題調研并開展現場工作會,甚至還領著我們一起走出去學習交流,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幫助,開拓了國際市場。”
在長垣市委書記范文卿看來,長垣市的起重機產業已發展到一定高度,現在正依靠科技創新“橫”向發展,朝著國際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推動當地起重器產業向“新”而生,向“質”謀強。
長垣市工商聯主席張留科介紹,為激活民營企業創新引擎,長垣市以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為核心,一方面加強助企服務平臺建設,推動2000余家企業、28家市直單位入駐民營企業訴求響應平臺,為企業在線解決問題;一方面探索建立大商會模式,不斷激發長垣經濟社會的創新活力。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濟源鋼鐵的戰略轉型,還是萬洋集團開辟新的發展“賽道”,以及衛華集團的“橫”向發展……在統戰助力下,河南這些傳統民營企業正在著力“煥新”出彩。(楊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