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注意間距,根上摁得緊實一點兒。”時下正是辣椒移苗栽種的關鍵時期,臨潁縣王崗鎮水牛宋村黨支部書記宋金生忙得不可開交,“這小辣椒可是咱們發家致富的‘金辣椒’。”
近年來,臨潁縣緊抓數字鄉村發展戰略機遇,大力發展辣椒種植產業,積極推廣實施“麥椒套種、全產業鏈發展”,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出一條既保障糧食安全,又促進產業提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時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布局區域化。臨潁縣以現代農業要素集聚為導向,產業園布局為“五園三區一中心”:辣椒精深加工園、辣椒倉儲物流園、循環產業園、辣椒創新創業孵化園、辣椒主題休閑體驗園,辣椒良種繁育區、高標準化智慧辣椒種植區、辣椒產地初加工區,辣椒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產業園以辣椒為主導產業,總面積10.8萬畝,覆蓋5個鄉鎮47個村。統籌布局辣椒產業的生產、加工、物流、創新、科技研發等功能板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生產標準化。臨潁縣制定的《小麥—朝天椒間作套種技術規范》,已經成為我市農業地方標準。產業園5G智慧辣椒種植基地推行單品種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模式,實行統一供種、統一病蟲害綜合防治、統一種植技術服務。目前,已建成5G智慧辣椒種植基地示范區2萬畝。
發展產業化。臨潁縣依托辣椒倉儲物流園,引進中國供銷·辣椒電商物流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中部地區最大辣椒冷庫群,推動形成了豫中南最大辣椒批發交易市場。吸引從事小辣椒生產、購銷、收儲、分揀等相關企業(個體戶)2000多家,發展從事小辣椒切段、烘干、磨粉等初加工企業(家庭作坊)300家以上,引進中大恒源、彰盛味業等小辣椒精深加工企業13家。目前,全縣小辣椒年交易額達55億元,每年全縣椒農收入近22億元。
產業數字化。臨潁縣聯合農業科技企業打造的5G智慧辣椒種植基地,運用5G、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建立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土壤墑情檢測系統、氣象環境檢測系統、病蟲害預警與治理系統等,打造“智能化設備+大數據計算服務平臺+標準化種植系統+精準服務及干預”的大數據服務平臺。
經營規模化。臨潁縣辣椒種植面積達44.3萬畝,畝均單產約325公斤,年產小辣椒14.4萬噸。全縣從事辣椒種植、采摘、交易等相關人員近12萬人,規模化種植小辣椒的家庭農場186家、專業合作社271家,種植規模10畝以上的農戶1.8萬余戶。通過研發5G無人駕駛拖拉機、辣椒直播機、噴藥植保機、收獲機,全程實現辣椒機械化種植采收。育苗移栽環節,地膜和滴灌帶鋪設一次性完成,比人工分步鋪設效率提升80倍以上;農藥噴灑每小時完成12.9畝,噴灑效率提升10倍以上。
種植綠色化。臨潁縣大力推廣“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綠色食品生產規程,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面積達到5.2萬畝。大力推廣建設5G智慧農業,實施物聯網環境監測、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病蟲害監測預警等,有效節水節肥50%,農藥使用量降低60%,病蟲災害損失減少70%,秸稈綜合處理率達93%,農膜回收率達到100%。
產品品牌化。通過辣椒全產業鏈標準化、數字化打造,推動臨潁辣椒品牌化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培育了中國馳名商標17件、省級著名商標38件、河南省名牌產品11個,注冊有“潁山紅”“潁川田園公社”“綠隆”“糧源農莊”“田老大”等辣椒產業商標。
成果共享化。臨潁縣通過引進農業產業龍頭企業,逐步探索形成了“二次分紅聯農帶村”“托管服務增效共享”“合作經營帶村聯農”等幫帶模式,讓全縣椒農更多分享到產業發展紅利。農戶在減少農資投入的同時,可到運營企業或外地務工,增加工資性收入,農戶畝均年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村集體年收入增加5萬元至20萬元,有效帶動了農戶和村集體共同發展。韓 靜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