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人體陽氣逐漸升發,新陳代謝加快。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季養生重在疏肝理氣、調暢氣血。穴位按摩作為一種簡便有效的養生方式,能幫助身體順應自然節律,預防春季常見問題。以下是適合春季的穴位養生方法:
一、春季養生重點穴位
太沖穴
此穴為疏肝解郁的“消氣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前方的凹陷處。
功效:緩解肝郁氣滯導致的情緒煩躁、頭痛、眼干,調節血壓。
方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按壓3~5分鐘,力度以酸脹感為宜。
行間穴
此穴為清肝火的“滅火器”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縫間,赤白肉際處。
功效:改善春季肝火旺引起的口苦、失眠、目赤腫痛。
方法:用指尖點按或從太沖向行間推揉,每次2分鐘。
肝俞穴
此穴為調肝養血的“能量站”
定位: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兩橫指)。
功效:疏通肝經氣血,緩解肩頸僵硬、疲勞。
方法:雙手握拳,用指關節上下搓揉肝俞穴,或請家人幫忙艾灸10分鐘。
足三里
健脾護胃的“黃金穴”
定位: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脛骨前嵴外一橫指。
功效:春季肝氣易犯脾胃,此穴可增強消化功能,提升免疫力。
方法:拇指按壓并順時針揉動,每日3次,每次2分鐘。
百會穴
此穴升陽提神的“醒腦開關”
定位: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
功效:緩解春困、頭暈,促進陽氣升發。
方法:用掌心輕叩百會穴20次,或食指中指并攏點按1分鐘。
合谷穴
此穴疏風解表的“感冒克星”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中點。
功效:預防春季風寒感冒,緩解鼻塞、頭痛。
方法:拇指與食指捏住合谷穴,向掌心方向按壓,左右各1分鐘。
二、春季穴位養生小貼士
1.按摩時間:早晨7-9點(胃經當令)按摩足三里,晚上睡前按太沖助眠。
2.搭配呼吸:按壓穴位時配合深呼吸(吸氣時放松,呼氣時按壓),效果更佳。
3.配合食療:可飲用菊花枸杞茶(清肝)、玫瑰花茶(解郁)輔助調理。
4.禁忌注意:孕婦慎按合谷穴,皮膚破損處避免按摩,體質虛弱者手法宜輕。
三、春季起居建議
運動:晨起拉伸肝膽經(如側壓腿),傍晚散步助陽氣生發。
作息:早睡早起(建議22:30前入睡),避免熬夜耗傷肝血。
情緒:多踏青放松,通過拍打腋下極泉穴(解郁)釋放壓力。
春季穴位養生以“疏肝健脾”為核心,通過規律刺激穴位,可幫助身體順應節氣變化。建議每天選擇3-4個穴位堅持按摩,配合適度運動與清淡飲食,讓身體如草木般舒展,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針灸科 陳改娟)
專家簡介
陳改娟,本科學歷,副主任中醫師,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2009年至今在漯河市中醫院工作。在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10余篇,現任河南省中醫醫療機構敷熨熏浴類,中醫微創類技術質控專業委員會委員,漯河市中醫藥學會會員,漯河市中醫藥學會首屆漯河市中西醫結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頸椎病、中風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面癱、肩周炎、肢體麻木、腰肌勞損、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胃下垂、尿床、針灸減肥、面部痙攣、青春痘、痛經、偏頭痛、膝關節痛、失眠、耳聾耳鳴等病的診治。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