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遇到發燒、咳嗽等感冒癥狀,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使用抗生素來“消炎”。然而,作為專業的藥師,我們不得不提醒大家:抗生素的使用并非那么簡單,更不能隨意濫用。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的藥物,而并非針對病毒感染。在醫學上,我們常說的“發燒”被定義為機體在各種致熱原的作用下,體溫調節中樞發生功能障礙,體溫升高或超出正常范圍。根據研究,將上午體溫>37.2℃、下午體溫>37.7℃定義為發熱。那么,導致發熱的疾病究竟有哪些呢?
一、感染性疾病
這是引起發熱的最常見原因,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例如,肺炎、結核、流感、急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等,這些疾病通常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常伴隨咳嗽、咳痰等癥狀。
二、非感染性疾病
這類疾病也可能引起發熱,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疾病,以及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異常激活,產生大量的炎癥因子,引起發熱。此外,藥物中毒、食物中毒、中暑等也可能導致體溫異常升高。
三、內分泌疾病
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可能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基礎代謝率增高,產熱增加,出現發熱。通常還會伴隨著出汗、食欲增加、易怒等癥狀。
四、神經系統疾病
機體的溫度通常是由體溫調節中樞來進行調節的。如果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如顱腦外傷、腦出血、腦腫瘤等,可能會影響到體溫調節中樞,出現發熱癥狀,通常會伴有頭痛、意識喪失等癥狀。
在面對發熱癥狀時,我們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而應根據病因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那么,發熱了該怎么辦呢?
一、物理降溫
對于體溫未超過38.5℃的輕度發熱,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使用溫水擦浴、冰袋冷敷等,以加快散熱。同時,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也有助于散熱。
二、補充水分
發熱會消耗體內大量水分,導致脫水,因此及時補充水分至關重要??梢远嗪葴亻_水或淡鹽水,以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三、適當休息
發熱時,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應對感染或炎癥,因此應適當休息,減少體力活動,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四、藥物治療
當體溫持續升高超過38.5℃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解熱鎮痛藥來緩解癥狀。常見的解熱鎮痛藥有:
1.對乙酰氨基酚:廣泛應用的解熱鎮痛藥,適用于兒童、成人、孕婦及哺乳期女性。退燒效果比較好,且能緩解輕至中度的疼痛。
2.布洛芬:屬于非甾體類抗炎藥,具有解熱鎮痛及抗炎作用。有多種劑型,方便不同年齡段患者使用。但需注意,腎功能差、哮喘的患者慎用,孕婦、哺乳期產婦禁用,兒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3.阿司匹林: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需注意,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腸道刺激,兒童服用后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因此孕婦及兒童禁用。
在選擇解熱鎮痛藥時,應咨詢醫生或藥師的建議,確保用藥安全有效。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解熱鎮痛藥只是針對發燒的癥狀進行治療,對于治療疾病本身并沒有作用。因此,在使用解熱鎮痛藥的同時,還需要查明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最后,作為藥師,我們還想提醒大家,除了合理使用解熱鎮痛藥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和避免過度勞累,都能幫助我們增強免疫力,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襲。
讓我們共同努力,合理使用藥物,守護我們的健康!
科 普 專 家 簡 介
張 強 主管藥師
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漯河市立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自2017年畢業以來一直從事臨床藥學相關工作,2019-2020年在鄭大一附院進修心血管臨床藥師,漯河市藥學科普講師。
2020年8月獲漯河市第四屆基本藥物技能大賽西藥組個人一等獎
2023年度漯河市“兩品一械”監測工作先進個人
2023年度漯河市衛生健康系統藥政工作先進個人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