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本科畢業,滿懷夢想到了漯河市骨科醫院。那時,檢驗科在病房樓二樓,設施不完善,空間狹小,人員配備也不足,不過卻給人非常溫馨的感覺。上班時,我經常得到熱心同事的幫助,遇到問題總能得到老師的耐心指導。
我上班不久,醫院的新門診樓就啟用了。檢驗科全體員工放棄休息時間,在設備科、后勤科的幫助下,不到24小時就把近40臺儀器搬到新門診樓三樓,確認所有儀器都能正常運行后才離開。我體會到了檢驗科同事的團結。在這樣一個科室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
2015年,我第一次了解“品管圈”,知道它是由來自相同、相近或具有互補性質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自發組成的小圈團體。大家共同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遇到的問題。我對“品管圈”非常感興趣,于是和同事一起組建了“漯河市骨科醫院檢驗科愛心圈”。后來,我和同事在第三屆全國醫院品管圈大賽中,以“降低生化標本分析中差錯率”為主題進行匯報交流,并獲得優秀獎。其后不久,我和同事一起編排的節目《用心服務患者》獲得漯河市骨科醫院服務劇本大賽第一名。
2017年,我順利考上河南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在導師的嚴格要求下,我發表核心論文兩篇,參與的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申請成功。在河南中醫藥大學,我經常受邀和低年級學生分享科研經驗。每當有人問我:“誰把你培養得如此優秀?”我都會非常自豪地回答:“漯河市骨科醫院!”
2019年,面對鄭州某醫院拋來的橄欖枝,我決定回漯河市骨科醫院。重新回到漯河市骨科醫院檢驗科后,我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認真做好室內質控工作,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并先后發表專業論文兩篇。由于表現出色,我代表漯河市骨科醫院在市衛生健康委主辦的2019年度漯河市臨床檢驗質評總結暨學術研討會上進行學術交流。我加入“血管圈”,采用清單式管理、二維碼監管,明顯降低檢驗儀器故障發生率,獲得第七屆全國醫院品管圈大賽三等獎。
在院領導的支持下,2023年3月至9月,我到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進修。這半年時間,我認真學習骨髓細胞形態分析等知識,掌握了高效率開展室內質控等技術。回到漯河市骨科醫院以后,我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中,目前已經申請在醫院開展血細胞形態分析。這項新技術對于血液系統疾病早期診斷起到重要作用。
11年間,我獲得的所有成績都離不開領導、科主任和同事的幫助與支持。醫學是一門沒有終點的學科。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將科研與專業結合起來,為漯河市骨科醫院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作者:于瑩瑩 漯河市骨科醫院醫學檢驗科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