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胃病”,胃腸疾病已經十分常見。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不協調、精神壓力大等因素,也讓胃腸疾病越來越年輕化。
1、胃腸疾病都有哪些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飲食和排便方面的異常,如早飽、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反酸、燒心、排便習慣改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重下降等。
2、采取什么措施預防胃腸疾病發生?
通過正確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胃腸疾患,具體措施:
(1)飲食結構平衡: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全谷物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少食辛辣刺激、油煎油炸、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2)良好的生活方式:當代人普遍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吃外賣、快餐、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方式會造成消化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3)避免壓力:長期的精神緊張和壓力會引發胃腸功能紊亂,如胃酸過多、消化不良等。
(4)適量運動: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散步、跑步等,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功能的運作。
(5)控制吸煙及飲酒量。
(6)定期體檢:尤其胃腸鏡檢查是必要的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潛在的胃腸疾病。
3、胃腸鏡是胃腸疾病必不可少的檢查方法?
胃腸鏡檢查是發現胃腸早期病變不可替代的檢查方法
(1)可以直觀觀察胃腸黏膜,若有病變,可進一步辨別疾病性質,也可進行活檢,證實病變的性質。
(2)可以在內鏡下做進一步的鏡下治療。可以看黏膜下是否有腫物生長。可以通過超聲內鏡去看黏膜下腫物的性質、侵犯的范圍。
(3)可以評估胃腸功能,通過胃鏡可以看到有無膽汁反流或排空的障礙;通過腸鏡可以看到有無結腸的冗長或潴留等。
(4)還可以看到一些解剖學異常,比如可以看到有無食管裂孔疝,食管、胃、腸有沒有憩室等。
(5) 隨著胃腸鏡技術的提高,儀器越來越好、清晰度越來越高,早期癌癥篩查也是胃腸鏡技術的優勢。
(6)無痛胃鏡和無痛腸鏡的開展提高了舒適度,減少患者痛苦及焦慮。
通過健康宣教,希望提高大家對胃腸鏡檢查的認知,它們是胃腸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檢查方法。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特別是有息肉家族史的,如有不適盡早做胃腸鏡篩查,關注自身健康,幸福生活。
醫生簡介
張麗娜,主治中醫師,畢業于天津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擅長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肝炎、幽門螺旋桿菌性胃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等消化系統疾病;并熟練掌握消化內鏡(胃鏡、腸鏡)在消化系統診斷。(內三科 張麗娜)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