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異響——彈響髖
什么是彈響髖
彈響髖是髖關節在活動期間某些因素誘發髖部周圍出現特有的“咔嚓”聲音或伴發疼痛的常見病,由于疼痛不是最主要的表現,較容易被忽視,常常伴隨著軟骨損傷、關節退變和滑膜炎癥等病變,女性較常見。
彈響髖的分型 引起髖彈響的因素多樣,按照病變部位可分為三類:
①內側型(髂腰肌型): 多由髂腰肌腱滑過髂恥隆突或股骨頭引起。
②外側型(髂脛束型):臨床上最多見,由髖關節屈曲和伸展時增厚的髂脛束或攣縮的臀大肌前緣滑過股骨大轉子隆起處引起的。多有長期臀部肌肉注射史、臀部肌肉組織損傷史,長時間重復運動的運動員及舞蹈演員亦為易患人群。
③關節內型:這類彈響髖一般是由一系列不同的關節內病變引起(如一些關節內游離體、圓韌帶損傷、盂唇破裂等),在髖關節活動過程中出現交鎖、疼痛以及彈響。
臨床表現及診斷
彈響髖可無疼痛,以彈響為主要表現,當前針對彈響髖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癥狀、體征進行診斷,必要時可輔助X線、MRI檢查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
外側型彈響在髖關節屈伸、內收、內旋活動時可誘發彈響,下蹲時可表現雙膝分開。大轉子滑囊炎時可出現疼痛及壓痛,在檢查時可觸及一粗而緊的纖維帶,并有彈跳感。
內側型彈響在屈髖至伸直過程中可出現彈響,可表現為腹股溝區疼痛。體格檢查時囑患者仰臥位,髖關節屈曲超過90°并外展、外旋,檢查者將其髖關節擺至伸展內旋位過程中有彈響出現。
關節內彈響因素多樣,不同因素導致的彈響或疼痛表現不盡相同。
治療:
保守治療
若為無癥狀性彈響髖或彈響髖伴輕度疼痛患者,首選保守治療。
1.一般治療:休息、減少劇烈活動、避免引起疼痛的髖部動作、物理治療等;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是保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深層按摩、肌筋膜放松、核心肌肉訓練、骨盆穩定練習和拉伸等。
2.藥物治療:止痛用的非甾體類藥物等;
3.若休息、物理治療以及非甾體抗炎藥物均無效,可考慮局部封閉治療;
封閉治療:頑固的內側型彈響,髂腰肌注射皮質類固醇;對于外側型彈響髖,轉子滑囊的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能暫時延緩癥狀,有助于后期進一步康復理療。
手術治療
(1)手術目的:松解肌腱、切除病理滑囊、消除彈響;
(2)適應癥:保守治療失敗的頑固性彈響髖;合并疼痛;影響日常生活;禁忌證:無癥狀患者。
手術技術:外側臀肌松解:切除或延長髂脛束;內側髂腰肌肌腱松解:通過髂腹股溝入路,部分或完全松解髂腰肌肌腱。關節鏡手術:外側型彈響髖鏡 下松解技術,包括由外向內和由內向外兩種技術:①鏡下-菱形切除部分髂脛束,②鏡下-橫形松解髂脛束及部分臀大肌止點。(單文亞)
科 普 專 家 簡 介
單文亞
單文亞 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創傷骨科二病區(骨三科)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河南中醫藥大學,擅長中醫正骨、四肢骨折、髖部骨折、股骨頭壞死、骨關節炎及各種慢性骨病的診斷及治療。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