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或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人們時常會感受到焦慮、消極或抑郁的情緒,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如果不及時排解壓力,消除這些負面情緒,它們就可能逐漸累積,最終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無論是剛出現抑郁癥狀,還是已患病數多年,不管你曾嘗試過多少抗抑郁藥物,看過多少心理專家,如果你不改正以下五種行為,病情將難以得到真正的改善。
為什么抑郁癥反反復復,難以治愈?主要原因有:
一、與專業醫生隱瞞病情
與醫生坦誠溝通是治療抑郁癥的關鍵,如果你未能主動告訴醫生你的患病時間、身體不適癥狀以及之前服用過的藥物等信息,醫生很難為你制定出最適合的干預方案,隱瞞病情不僅會延長治療時間,還可能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二、 擅自停止或加大藥物的使用
很多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藥物一段時間后,發現癥狀有所緩解,便開始擅自停藥或減藥,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疾病再次復發,還有部分患者會私自增加藥量,認為這樣可以更快地恢復健康,但這樣做往往會給
身體帶來嚴重的副作用,甚至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在治療過程中,如果覺察到病情有所好轉或有其他變化,應及時與醫生溝通,按照醫生的建議,逐步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
三、 切斷社交機會
抑郁癥患者往往容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可以回避與他人接觸,這種做法只會加重你的孤獨感和無助感,對疾病的恢復不利,患者應該積極尋找社交機會,與朋友、家人或專業進行交流,分享內心的感受和困惑。
四、過度關注疾病本身
患者在患病后,往往會對自身病情及癥狀過度關注和在意,這種過度關注不僅無法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反而會讓患者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患者應學會轉移注意力,不要總是將目光聚焦在疾病本身,而是將關注點放在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上,如工作、學習、興趣愛好等。
五、缺乏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應對方式
抑郁癥患者的康復需要時間和耐心,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因為看不到明顯的改善而喪失信心,甚至放棄治療,而這種行為使得他們難以真正從困境擺脫出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患者應努力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學會更好地應對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
抑郁癥并非不治之癥,通過積極的治療、心態調整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許多患者都能夠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狀態,成功走出陰霾,重新找回生活原本豐富多彩的模樣!(
漯河市精神病醫院王冠麗 栗改)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