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骼會出現機能減退,其表現就是骨質疏松。骨質疏松與脆性骨折的發生是緊密關聯的。以髖部骨折為例,它之所以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是因為僅有20%患者可以恢復到骨折前的生活狀態,約50%患者因此致殘,更有20%患者會在1年內死于各種并發癥。
骨質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即發生的骨折,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骼疾病,也是最嚴重的骨骼疾病。骨質疏松性骨折受到輕微力量發生的骨折,也稱低能量的骨折。有些老年人輕輕摔倒、絆住腳或搬重物時都可能發生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橈骨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最常見的脆性骨折是椎體骨折:胸椎骨折和腰椎骨折。最嚴重的脆性骨折是髖部骨折。
脆性骨折的根本原因是患者骨質疏松問題的不斷加重。作為一種具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的慢性疾病,骨質疏松預防才是減少脆性骨折危害最值得關注的重點。骨質疏松的預防應當從身邊的細微行為做起,包括但不限于增加食譜中肉、蛋、奶等蛋白質含量較高食物的比例;合理補鈣;適當加強運動;增加日照時間,預防跌倒等。其中,跌倒作為導致老年人脆性骨折最常見的直接原因,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骨質疏松癥如何早期診斷?在人體衰老的過程中,骨質疏松癥往往無聲無息就出現了。臨床中,目前對于骨質疏松的早期診斷已經有了較為簡單便捷的檢查方案,即骨密度的測定。對于老年人而言,定期進行骨密度測定是實現骨質疏松早診早治、減少危害的重要手段。
怎樣預防骨質疏松?一是科學膳食。膳食豐富、營養均衡,注意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二是日照充足。一般是每天將面部及雙臂皮膚暴露照射 15分鐘至30 分鐘即能滿足維生素D合成的需要。三是合理運動。臥床1周椎骨礦物質含量就降低 0.9%,當骨礦物質含量減少30%時極易發生骨折。長期堅持有規律地負重行走或跑步、爬樓梯等,可以增加椎體的骨密度。四是積極治療原發病。伴有影響骨代謝的內科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或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地塞米松、甲強龍等)的患者,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測骨密度,必要時進行規范抗骨質疏松治療。宛 磊
專家鏈接
宛磊,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創傷骨科二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他的主要臨床工作和研究方向是骨盆、髖臼及四肢復雜骨折的精準微創治療;股骨頭壞死個體化階梯化保關節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術及翻修,注重個體化治療、快優康復和長期效果;老年髖部骨折快速康復治療;肢體嚴重創傷的修復與重建;骨科智能微創臨床應用研究領域開展骨盆及髖關節骨折機器人輔助智能化微創治療;應用數字骨科及3D打印技術治療骨與軟組織疾病、骨科智能化微創診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