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醫護人員團隊。市骨科醫院提供
記者 劉彩霞
脊柱是人體的支柱,由椎骨、韌帶、脊髓等組成,是人體最復雜的結構之一,具有支撐身體、保護脊髓及神經根的作用。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骨外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河南省醫學重點學科,脊柱外科成為我市臨床重點專科。脊柱外科主要開展脊柱方面的疑難病、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及手術。多年來,該科醫護人員憑借精湛的醫技,讓患者挺起脊梁。
市骨科醫院骨科成立于1949年。1995年,該院脊柱外科(骨一科)從骨科中獨立出來,是豫中南地區成立較早、規模較大的脊柱專科,目前科室有床位60張。科室專業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8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4名以及護理團隊14人。科內配備有先進的醫療設備。除了擁有術中神經電生理監護儀、“速邁”超聲骨刀、術中CT、德國椎間孔鏡系統、脊柱振動治療儀、太空艙脊柱牽引系統等一系列高精尖儀器設備外,還在我省率先引進“天璣”骨科機器人。先后開展復雜上頸椎手術(寰樞椎畸形、骨折脫位等)、頸椎前后路手術、胸椎管狹窄癥前路或后路減壓手術、脊椎側彎矯正、腰椎嚴重退行性病變畸形矯正、脊柱微創手術(通道下經椎間孔椎間融合術、椎間孔鏡手術、側入路腰椎融合術、單邊雙通道下腰椎減壓融合手術、經皮椎體成形術、神經根阻滯術)等。該科緊跟國內國際前沿治療理念和技術,在省內率先開展頸椎椎體復合體前移治療后縱韌帶骨化癥和胸椎椎體復合體前移結合后路減壓去后凸畸形治療復雜胸椎管狹窄癥。省級醫院能開展的高難度手術,在該科均能獨立完成。
有位百歲老年女性患者不慎扭傷,因骨質疏松導致腰椎骨折無法下床來到該科就診。考慮到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醫護團隊決定為其行脊椎骨質疏松性骨折椎體成形術(俗稱“骨水泥手術”)——通過向骨折椎體內注入骨水泥達到強化椎體的微創操作。患者身上僅有一個3mm左右的針眼,不需要縫針,術后當天即可下床活動。“骨質疏松癥是以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老年人在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就可能發生胸椎或腰椎的骨折。若長期臥床保守治療,會發生褥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該科主任侯秀偉提醒說,老年人出現骨折應該盡早治療、盡早手術,盡快脫離長時間臥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臨床專業水平的提高,讓周邊十多個縣區的患者慕名而來。曾經有位60多歲的患者因摔傷導致頸椎受傷,造成高位癱瘓,就診時聽從醫生建議放棄了治療。后來,在市骨科醫院骨科進行全面檢查時,醫生發現該患者頸椎神經還有一點感覺。本著不放棄的原則,隨即對患者進行頸椎手術。術后一個月,患者能短暫下床行走,進行康復訓練后回歸正常生活。目前,脊柱外科每年收治患者千余例。
在開放手術嫻熟的基礎上,隨著微創外科理念與技術的不斷發展,該科在微創脊柱手術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績。目前,已成功完成老年性骨質疏松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及球囊擴張后凸成形術5000余例,積極引進椎間孔鏡及Quadrant微創通道,開展經椎間孔鏡神經根松解、髓核摘除術和腰椎后路Quadrant通道下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因技術成熟、治療費用低、患者痛苦小等特點,這些已經成為該科常規手術,并得到患者一致好評。“并不是所有脊柱疾病都需要手術治療。我們遵循階梯治療,對于一些輕度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通過中頻脈沖點治療、理療、牽引、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太空艙治療)等保守治療,效果也很好。”侯秀偉說。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退行性疾病發病率逐漸升高,該院脊柱外科業務量不斷增加。目前,該科細分專業組——頸椎組、胸腰椎組、脊柱微創組。該科注重人才培養,先后派8名醫護人員到北京、上海、重慶及德國進修;積極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每周一早上是科內全體醫護人員開展讀書會的時間,大家進行業務學習、分享讀書心得。同時,該科醫生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外出學習新技術,并定期到基層開展義診及健康科普講座。“醫學是個不斷進步的學科。作為醫生,就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提升個人專業術水平。”侯秀偉說,科室全體人員非常重視科研,積極開展省內科研項目,在SCl上發表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和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他們在國際期刊上提出了“三柱”強化治療骨質疏松骨折、“選擇性融合”治療青壯年胸腰椎骨折的理念,并進行臨床應用推廣。該科醫護團隊還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獎十余項,多位醫生被評為漯河市技術拔尖人才、漯河市健康衛士、漯河市學科帶頭人、漯河市知名專家、漯河市知名中醫等。
談及科室下一步的發展計劃,侯秀偉說,他們將增加病區床位數量,分成兩個病區,為住院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將積極引進高學歷人才補充科內人才梯隊,不斷細化學科專業組,繼續學習國內前沿科研技術,改進治療方式,勇攀學術高峰。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