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團隊。
文/圖 記者 尹曉玉
“我終于可以大步走路了。太謝謝你們了!”5月20日,在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看到恢復良好的復查結果,患者孫某連連向醫生表示感謝。
今年19歲的孫某是一名平足癥患者。近兩年來,他備受足部疼痛、足弓塌陷的折磨,多方求治效果欠佳。今年2月,他來到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在該院引進的新設備“迷你微”的輔助下成功完成手術。“患者術中需要跟骨截骨、反復多次C型臂X線機透視。使用‘迷你微’后,術中透視時間短、次數少,減少了射線的傷害,同時縮短了手術時間,術后恢復也更快。”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主任陳宏峰說。
“迷你微”是GE公司專為四肢小關節手術設計的多軸微型移動C型臂,適用于足踝外科、小兒骨科、手外科等四肢小關節手術,市骨科醫院院是我省第二家擁有該先進設備的醫院。“迷你微”具有輻射小、占用空間小、操作簡便等優點,可大大縮短手術時間,達到精準手術、快速康復的目的。該院足踝外科已在“迷你微”輔助下成功完成多例足踝外科手術。
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的前身是成立于2012年的足踝外科專業組。2018年,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成立。目前,該科開放床位33張,擁有醫師6人、護理人員12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3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5人。該科擁有我市足踝矯形與修復重建重點實驗室,是我省獨立設置足踝外科病區的三家醫院之一,也是中國糖足聯盟糖尿病足防治中心建設單位。知名足踝外科專家北京積水潭醫院武勇教授團隊在該院設有工作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踝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一旦出現問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極大。諸多看似與足部并不相關的疾病有時也可能是由于對足部的護理不夠以及足部運動不當造成的。運動時容易崴腳、走路時間長了腳跟疼、穿任何鞋都覺得不適……這些可能都是足部發出的“求救信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
近年來,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在該院領導的支持和該科主任陳宏峰的帶領下,大力發展核心技術,以足踝部的骨病以及創傷為主要的臨床任務和研究方向,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技術是我們的王牌。”陳宏峰表示,他們在豫中南地區率先開展了踇外翻的個性化治療,包括開展各種截骨手術、關節融合術、關節置換術,關節鏡下修復距骨軟骨損傷、踝關節外側韌帶慢性損傷,矯治平足癥、高弓足,微創髓內釘治療踝關節骨折、跟骨骨折等,并開展了豫中南第一例人工全踝關節置換術治療踝關節骨關節炎,以及SMO(踝上截骨術)治療踝關節骨性關節炎、脛骨橫向骨搬運技術治療糖尿病足,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得到患者廣泛好評。
目前,該科分為足踝創傷組、足踝矯形組和足踝運動損傷組三個專業組,主要診療范圍包括足踝部創傷,如踝關節骨折、跟骨骨折、距骨骨折、趾骨骨折等;足踝部疾病及畸形矯治,如踇外翻、平足癥、高弓足、馬蹄足、糖尿病足等;運動損傷,如踝關節外側韌帶陳舊性損傷、距骨軟骨損傷、距骨壞死、踝關節外側不穩定等。同時,該科還開展了人工全踝關節置換術、人工跖趾關節置換術、距骨軟骨移植術治療距骨軟骨損傷以及SMO(踝上截骨術)治療踝關節骨性關節炎、脛骨橫向骨搬運術治療糖尿病足及應用骨科手術機器人結合髓內釘微創治療踝關節骨折等特色技術。
在參與大量臨床救治工作之余,陳宏峰還不忘投身科研,積極開展學術交流。他主持了2023年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水凝膠復合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修復距骨軟骨損傷的臨床研究》,主持完成2019年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3D打印技術在踝關節后側結構損傷穩定性的生物力學與臨床研究中的應用》,主持了河南省醫學科技攻關項目《5G場景遠程輔助機器人微創髓內釘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應用研究》。近年來,陳宏峰共發表SCI論文2篇、中華創傷骨科雜志等核心期刊論文30余篇,每年都組織科室人員積極參加全國骨科年會及COA國際會議、全國足踝外科會議,并代表市骨科醫院發言。
一流的診療團隊、精良的醫療設備使得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成為我市這一專業領域的“領頭羊”。2017年至2023年,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連續舉辦了七屆豫中南足踝外科學術會議,輻射豫中南廣大地區,對足踝外科的發展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
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成就了市骨科醫院足踝外科團隊的良好口碑。該科每年開展足踝疾患手術達800余臺次,患者遍布漯河及周邊城市。“我們將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學習先進技術、完善診療策略,以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使更多患者受益。”陳宏峰說。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