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兒科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7周、出生體重僅1000克的超早產、較低出生體重兒。
面對孕育僅27周就急產分娩的超早產兒,該院產科與兒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一場緊張的戰斗隨即展開。
超早產兒出生后面臨重重危險,呼吸、感染、喂養、黃疸、貧血、體重不增等都是致命的。
由于胎齡太小,孩子全身組織器官發育極不成熟,尤其是肺成熟度低。孩子出生時反應差、皮膚黏膜青紫、呼吸困難。孩子轉入兒科NICU后,醫護人員立即給予其呼吸機輔助通氣,建立靜脈通道,同時利用精細微調呼吸機參數輔助通氣、加強氣道管理、俯臥位通氣等方式改善呼吸。
該院兒科醫務人員為孩子制訂了詳細的診療計劃,24小時由專人護理。治療過程中,孩子頻繁出現呼吸暫停,并突然出現氧飽和急劇下降、心跳驟停、全身青紫等緊急情況。醫護人員立即爭分奪秒地開展搶救工作,直至孩子呼吸、心率恢復。
針對孩子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吸吮力不足、吞咽吸吮與呼吸不協調的情況,為了盡早實現經口全胃腸內喂養,護理團隊耐心鍛煉孩子的吸吮力。主治醫師張麗每日精細計算孩子入水量、出水量以及所需營養,給予精確的靜脈營養支持,盡可能滿足孩子所需營養的同時避免相關喂養并發癥的發生。
精心治療一個月后,孩子進食的奶量由0.5毫升增加至15毫升。喂養雖能耐受但孩子仍不能脫氧。醫生為其完善相關檢查后,考慮孩子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又給予其一系列呼吸支持技術。孩子呼吸逐漸趨于平穩,治療近半月后成功脫氧。
盡管醫護人員竭盡全力救治,但治療過程中仍險象環生:酸中毒、堿中毒、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高血鉀、低血鉀、貧血……醫護人員均一一克服。
治療期間,該院兒科醫務人員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定時進行空氣消毒,定期更換暖箱,確保孩子在住院期間不發生院內感染;眼科、超聲科等多個科室為孩子進行全方位的篩查評估,保證其健康和預后;兒保門診為孩子制訂了院后隨訪和康復計劃,最大程度避免后遺癥的發生。
在醫護人員歷經82天的精心救治和日夜守護下,孩子目前各項生長發育指標正常,生命體征平穩,體重由1000克增長到3000克,順利出院。
出院時,家屬手捧錦旗感激地對該院醫護人員說:“媽媽給了孩子第一次生命,你們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盧 闖 張霖宇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