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全覆蓋,在有人管上常態長效。完善“1+6”責任體系,實行區、鎮、村、組四級網格化管理機制,全區725名網格長統攬2175名“六長”(路長、田長、巷長、河長、坑塘長、園長),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服務網絡。鎮、村和“六長”逐一簽訂責任書,頒發聘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制定“六長”工作辦法、工作流程,實行“兩小時”工作法,每天利用兩個小時圍繞村莊走一遍,對發現的問題,能解決的立行立改,不能解決的上報村人居環境理事會,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實,確保問題動態清零。鎮(辦)每月對網格員、“六長”評比評選,對評比評選出的優秀網格員、最美“六長”,頒發榮譽證書,給予物質獎勵,并在各項評優評先和黨員發展中優先推薦。
“兩雙”建機制,在破難題上常態長效。以“雙幫扶”機制聚合力,充分發揮區直單位和區屬企業積極性,與全區141個行政村逐一結對幫扶,區直單位每周兩次組織干部到分包村開展環境整治,區屬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幫助村內硬化、亮化、美化,進行村內坑塘、游園、荒宅和空心院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區直單位參與幫扶人員超15000人次,幫扶單位和鄉賢支援村莊建設超千萬元,有效解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缺錢、缺人、缺思路問題,形成了人居環境整治強大合力。以“雙閉環”管理美生態,為解決農村居民戶廁改造后期管護長效難題,根據村莊大小、布局及常住人口等因素,配備70輛糞污抽運車,并在臨近村莊、家庭農場或農業合作社處新建40個200?大三格化糞池,實行“小三格化糞池(水沖式衛生廁所)+吸污車+大三格化糞池+家庭農場、種植合作社、龍頭企業”改廁模式,推動了糞污回田,變廢為寶,形成了從農戶到農田的工作閉環。目前,共輻射種植面積6.5萬畝、服務種植大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02家。
“三色”強督導,在傳壓力上常態長效。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黃黑”旗檢查評比工作方案》,實行日督導、周排序、月觀摩、季講評,每季末召開講評會,根據排序對各鎮(辦)授“紅、黃、黑”旗,排名末位鎮(辦)發放黑旗,主要負責人表態發言,以不間斷督導檢查倒逼各鎮村責任落實、工作落實。同時,堅持把人居環境整治與疫情防控、三夏禁燒、文明城市創建、“五星”支部創建、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結合起來,打好“統籌戰”,出好“組合拳”,推動全區各項重點工作同頻共振、齊頭并進。截止目前,該區共發動群眾參與集中整治30多萬人次,出動機械2萬余臺次,清理垃圾、雜物3萬多處,整治坑塘500余處、溝渠500多公里,清理殘垣斷壁1000多處,整治空閑宅院500多所,實現一宅變多園逾175處,村容村貌獲得明顯提升。(漯河市委改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