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酒業集團原料種植基地玉米大田里,由十組自走式噴灌管架相連而成的大型平移式噴灌機,宛如一條長龍,極為壯觀。
“這塊大田總面積1050畝,通過手機遠程操作,3天時間就能實現一次覆蓋灌溉,而且化肥、農藥等一并施加,極大地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業效率!”舞陽縣賈湖農業有限公司大田負責人肖米倉說。根據測算,使用平移式噴灌機后,畝均成本減少50元,畝均產量增加100公斤以上。
據了解,平移式噴灌機總長520米,采取自走平移的方式作業,具備GPS導向、手機遠程控制等數字化功能,適用于噴灌玉米、小麥、高粱等農作物,兼備噴灑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等水肥一體化功能,設備灌溉覆蓋率達98%以上,噴灌節水30%至50%,灌溉均勻度達90%以上,在調節田間氣候、提高糧食產量方面作用顯著。
“按照‘穩產量、提質量、增效益’的思路,我們加快推進總投資5.3億元、12.5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一期項目,統籌推進原有60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再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質效和競爭力。”舞陽縣委書記王彥民說。
今年以來,舞陽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把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作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抓手,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環境生態化”的總體要求和“投、融、建、運、管”五位一體的建設思路,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做好項目建設資金保障,舞陽縣創新投融資機制,在投資模式上,探索推行“政府授權+企業投資建設+項目運營”的ABO模式。政府平臺公司與河南建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組建項目實施主體——舞陽縣九韻建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建立“投融有保障、群眾有收益、公司有利潤”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往高標準農田項目“重建、輕管、零運營”的問題。在融資模式上,項目實施主體實行“自籌資金+項目融資+獎補資金+運營收益”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既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的來源問題,又通過后期的土地指標平衡創收、獎補資金和運營收益,回收建設成本。
目前,總投資5.41億元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一期項目,公司自籌資金1.31億元,占比24.2%;政策性銀行貸款資金4.1億元,占比75.8%。項目建成后,可獲得約1.88億元的先建后補政策性資金、3969萬元新增耕地收益、3億元糧食產能提升收益,以及約3.56億元的后期預計運營收益,預計實現靜態收益3.42億元。
“為破解以往高標準農田‘重建、輕管、零運營’的難題,在項目謀劃初期,我們就著手研究項目長期運行的底層邏輯。”舞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蓬萊說。按照“確定所有權、靈活使用權”的要求,該縣堅持“提前流轉或托管”“提前確定運營主體和運營方式”“提前把控灌溉設備質量”的工作方法,為做好高標準農田建后管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為解決規模化經營過程中大戶、散戶、企業、村集體及鄉鎮等利益平衡問題,該縣因村因地制宜,推行“村集體流轉+企業托管”模式,村集體負責流轉土地,企業提供托管服務,約定村民和村集體保底收益,明確村民、村集體和企業二次分紅收益;推行“大戶合作”模式,在不改變原有“大戶流轉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和大戶簽訂農事社會化有償服務協議,約定大戶保底收益和雙方二次分紅收益;推行“散戶直接托管”模式,讓農民直接與企業簽訂土地流轉或托管服務協議,保障他們的保底收益。
該縣先后流轉土地12.5萬畝,建立了“縣政府為主導、鄉鎮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主體、大戶為骨干、散戶為補充、企業托管運營”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現“組織健全、管理有序”土地規?;洜I,確保了企業、村集體、群眾三方聯利聯責、共同收益。
在運營管理上,該縣探索推行“公司統管、專業運營、多方監管”的管護模式。舞陽縣九韻建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主體公司,統籌項目區設施管護維修工作;河南建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委托方,為種植主體提供“耕、種、管、收、售”全流程社會化服務;縣、鄉、村三級聯動,負責檢查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設施運行管護和責任落實情況,有效提高了農業設施管護水平,確保了項目長期發揮效益。趙明奇 陳帥鵬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