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位于召陵區東城產業集聚區的漢霖健仔食品有限公司內,自動化生產設備排列整齊,隨時等待投產指令。
該公司第一條生產線項目從去年11月份開工到建成,僅僅用了60天時間。該項目的建成,是東城產業集聚區實施“騰籠換鳥”、盤活現有企業閑置廠房和土地資源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為促進集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拓展項目落地新空間,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東城產業集聚區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政府主導與企業參與并舉,大力實施“騰籠換鳥”,讓產業集聚區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如何更好更快發展——騰出新空間
隨著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一些企業因為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和轉型升級滯后,生產經營困難,甚至成了“僵尸企業”。
面對這種情況,如何破解企業資產閑置、土地指標緊張,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等問題,成為東城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陳寶山經常思考的問題。
“必須迅速行動,騰出低效或閑置土地,引入新項目。”經過多次走訪調研、摸底排查、專題討論,陳寶山認為,只有實施“騰籠換鳥”,把“笨鳥”“死鳥”淘汰掉,培育和引進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才能促使企業浴火重生、脫胎換骨,最終推動東城產業集聚區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據統計,東城產業集聚區共排查閑置廠房18萬平方米。通過企業拍賣、廠房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目前已解決15萬平方米廠房閑置問題,占閑置廠房總面積的83%,既破解了企業資產閑置、土地指標緊張等問題,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如何轉型提升——引進能“生蛋”的“新鳥”
景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引進新項目的一個樣板。
景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投產后將彌補漯河食品產業鏈的短板。該項目利用標準閑置廠房,引進德國進口設備,突破了技術堡壘,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型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該項目預計一期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年納稅1000萬元。
走出去,引進來,是東城產業集聚區人做好“騰籠換鳥”實施新項目的又一具體舉措。
“‘騰籠換鳥’不僅盤活了資產,也讓新入駐企業以最快的速度投產達效。”東城產業集聚區常務副主任周莉霞告訴記者,他們要在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揮優質資源優勢,幫助小的企業做大、大的企業做強。
截至目前,東城產業集聚區已經實施“騰籠換鳥”項目20個,總投資32億元,預計年增加稅收6000萬元、安排就業3000余人。
如何持續“騰籠換鳥”——技改中獲得新發展
“其實,‘騰籠換鳥’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的內在動力。”陳寶山說,近年來,東城產業集聚區技改呈現熱火朝天的局面,在市場疲軟、產品價格上升空間有限的大背景之下,集聚區主要企業集中精力抓技改、強管理——這是迎接產業競爭、產業升級的不二法門。
曼博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東城產業集聚區抓技改的代表。
該企業作為國內首家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膜產業化企業,在疫情發生后,面對口罩原材料熔噴布市場供應不足的窘境,立即投資780萬元,通過技術攻關,調整生產工藝,改造和增加生產線,生產出不同規格口罩專用的納米纖維膜,替代熔噴布。從3月1日提出申請到3月6日,該企業短短6天時間就拿到了省醫療器械檢驗所的產品檢驗報告,填補了我市乃至全省的技術空白。
“目前公司已投入量產,每天產能達一噸,可供口罩生產企業生產近一百萬只口罩。”該公司董事長琚河同告訴記者,通過這個新項目,公司將進一步提升現代化生產水平。
只有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才可能引來新的項目。新項目在不斷發展壯大時,必然會影響周邊,進而衍生出“好”“特”“新”“優”的新項目;新項目如何再次發展壯大,離不開引導、鼓勵、不斷實施新技改……東城產業集聚區立足“新空間、新項目”等新要求“騰籠換鳥”,既促進了集聚區加速推進“二次創業”,又帶動了一方工業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