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牛棚鎮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蘋果園,曹杰(右)和村民一起采摘糖心蘋果。
深秋時節,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牛棚鎮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450多畝糖心蘋果進入成熟期,當地村民忙著采摘、包裝、運輸蘋果,果園里一片繁忙景象。
35歲的村民曹杰與他的父親曹宣明是這片蘋果園的主人。在讀大學期間,曹杰就與父親一起開始種蘋果。大學畢業后在外地工作6年的曹杰,一直牽掛著家里的蘋果園和家鄉的發展。2016年,曹杰辭去工作返鄉,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創辦了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800多畝土地,采取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種植方法種植有機蘋果,產出的優質蘋果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往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今年,蘋果園進入豐產期,預計產量可突破50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300萬元。
曹杰和父親的蘋果園不僅給他們增加了收入,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0多個長期就業崗位和50多個臨時就業崗位,受益村民中還包括6位殘疾人,果園被村民們稱為“愛心蘋果園”。
“鄉親們雖然已脫貧,但還有部分村民收入不高,需要幫一把。”曹杰說,他的目標是把蘋果產業做大,讓更多人吃到優質糖心蘋果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幫助鄉親們增加收入。

10月21日,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牛棚鎮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蘋果園,曹杰(左二)在分揀剛采摘的糖心蘋果。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10月21日,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牛棚鎮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蘋果園,曹杰的父親曹宣明(右一)和村民將剛采摘的糖心蘋果裝車。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10月21日,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牛棚鎮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蘋果園,曹杰的父親曹宣明(右)和村民分揀剛采摘的糖心蘋果(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10月21日,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牛棚鎮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蘋果園,曹杰(右二)和父親曹宣明(左二)將剛采摘的糖心蘋果裝筐。新華社發(韓賢普 攝)
10月21日,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牛棚鎮龍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曹杰(中)和父親曹宣明(右)在分揀剛采摘的糖心蘋果。新華社發(韓賢普 攝)
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