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 震)他們沒有什么海誓山盟,更多的是相同的奮斗目標和踏實追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是他們永恒不變的誓言。
倪明炎和鄭秀珍。
7月9日上午,記者在建業壹號城邦小區見到了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倪明炎和鄭秀珍夫婦。倪明炎今年88歲,黨齡65年。鄭秀珍今年86歲,黨齡66年。
“我經歷過舊社會的苦難,是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我們年紀大了,但只要身體還行,就會繼續為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夫婦二人說。
倪明炎生于1933年,郾城區李集鎮后倪村人。1949年2月,年僅16歲的他被任命為村民兵隊長;1950年10月,他參軍入伍;1951年2月,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經歷大小戰斗數十次。1951年,在一場遭遇戰中,他發現在距我方幾十米遠的樹林里有一小股敵人設伏。他果斷開槍射擊,使我軍迅速包圍樹林消滅了敵人,避免我方人員傷亡。1952年的一場戰斗中,我方遭遇敵機轟炸,他奮不顧身救戰友,身上多處負傷,耳膜被震穿。倪明炎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2年6月,部隊推薦他到第三坦克學校上學,他克服文化知識基礎薄弱的困難,刻苦鉆研,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坦克兵,立二等功一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學員,1956年光榮入黨。
“她就厲害了,年齡比我小兩歲,入黨卻比我早1年,走街串巷,廣泛發動婦女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倪明炎指著鄭秀珍說。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倪明炎和戰友們回到家鄉。倪明炎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鄰村的鄭秀珍。1955年,經人介紹,倪明炎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與鄭秀珍結成伴侶。婚后沒幾天,倪明炎接到命令就匆匆趕回部隊。
作為一名軍嫂,鄭秀珍在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悉心照料家中老人,用柔弱的雙肩支撐著這個家,為丈夫能在部隊安心服役解除后顧之憂,直到1957年隨軍。隨軍后,鄭秀珍主動放棄組織的安排,提出到軍人服務社做義工,充分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計報酬,臟活兒、累活兒搶著干,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1965年,倪明炎結束了15年的軍旅生涯,轉業到地方工作,長期在鄉鎮擔任領導職務,并擔任過兩屆縣委委員。他把部隊的良好作風帶到新的工作崗位上,贏得群眾的廣泛贊譽,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此后的二十多年,倪明炎一直兢兢業業扎根鄉鎮,后到郾城區科協工作直至1993年離休。妻子鄭秀珍則到公社糧管所當了一名保管員,勤勤懇懇工作,1990年退休。
倪明炎的小兒子告訴記者,倪明炎離休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揮余熱。每當國家遇到困難時,他都積極帶頭捐款、捐物,奉獻愛心。他還經常對青年人進行紅色教育,講述他和戰友們的戰斗故事,教育青年一代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為國家貢獻力量。
結婚66年來,他們一直是親友、鄰居眼中的模范夫妻。
“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黨員。金燦燦的紀念章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將繼續為人民服務,矢志不渝跟黨走。”倪明炎、鄭秀珍夫婦說。
責編:黃曉婭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