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晨陽
安排“紅會送醫計劃”項目。
去年以來,市紅十字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圍繞人道領域群眾新需求,深化改革、狠抓落實,各項工作提質增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深化改革 夯實基礎
“紅十字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特別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市紅十字會自2008年獨立設置以來,縣區紅十字會管理體制一直沒有理順,成為制約全市紅十字會發展的瓶頸。
2020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縣區紅十字會管理體制理順工作作出批示。3月,在市委第四次深改會議上,通過了《漯河市紅十字會改革方案(討論稿)》。4月,《漯河市紅十字會改革方案》印發,明確提出各縣區要依法理順管理體制,機構獨立設置。6月,經市委常委會議研究同意,成立市紅十字會黨組。8月,市紅十字會聯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到縣區開展理順管理體制督導調研。11月,《關于完善縣區紅十字會管理體制的通知》印發。
通過深化改革,我市縣區紅十字會管理體制工作實現突破,為全市紅十字會事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人為本 情暖沙澧
救助腦癱兒童146名,救助0至14歲先心病、白血病患兒17名,組織應急救護專場培訓24場次,新招募造血干細胞入庫志愿者167名……這一串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關于生命與希望的溫暖故事。
匯聚社會愛心助抗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市紅十字會第一時間應急響應,主動擔當,陽光透明、依法依規接收捐贈款物8835420.28元,是我市接受社會捐贈最多的團體。
實施公益項目助脫貧。通過爭取彩票公益金和“99公益日”網上募捐,籌集資金167.5萬元,救助146名腦癱兒童。在“紅會送醫計劃”活動中,協調市級醫院組建了5支志愿服務隊,幫扶6個偏遠鄉鎮衛生院,開展“送技術、送知識、送義診”志愿服務活動68批次,培訓基層醫護人員2542人次,為1萬多名偏遠地區群眾義診,為290多戶貧困戶免費送醫送藥。
爭取項目資金上臺階。成功申請中國紅十字會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項目,我市成為2020年全省執行該項目的2個省轄市之一,爭取獎補資金66.65萬元;爭取河南省紅十字會“抗擊疫情”物資5批、無創實時動脈血壓及血流動力學監測儀4臺,總價值208.03萬元;爭取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天使計劃”救助項目資金42萬元。
“三救”工作持續推進。開展“紅十字博愛送萬家”人道救助活動,對508名貧困群眾、弱勢兒童,以及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進行了救助。積極開展應急救護培訓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活動,全年組織專場培訓24場次,其中救護員培訓12場、普及培訓12場,培訓人數達2223人。
積極履行“三獻”職責。招募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工作成效顯著。組織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活動5次,新招募造血干細胞入庫志愿者167名,全市成功捐獻者達21例;加大對成功捐獻志愿者的人道關懷力度,為4名成功捐獻者協調捐贈獎勵資金3.2萬元、物品價值3888元。做好遺體、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多種形式傳播人道、博愛、奉獻的理念,提高對遺體、器官捐獻的社會認知。積極推動無償獻血。組織多家單位開展無償獻血活動,開展常態化宣傳、服務活動。市紅十字會被省紅十字會評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先進單位,被省紅十字會、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先進集體。
紅十字志愿者隊伍發展壯大。新成立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急救俠服務隊、心語軒志愿服務隊,我市紅十字志愿者隊伍達4支;志愿服務項目和內容不斷豐富,登記志愿者達229人。建立紅十字志愿服務隊管理體制,統一制作了隊旗、胸卡和馬甲。
成立紅十字志愿服務隊。
致敬“最美逆行者”。
應急救護培訓。
造血干細胞捐獻現場。
帶你了解紅十字會核心業務
●“三救”
應急救援:開展救援、救災工作,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
人道救助:在戰爭、武裝沖突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中,對傷病人員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緊急救援和人道救助。
應急救護: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普及應急救護、防災避險和衛生健康知識,組織志愿者參與現場救護。
●“三獻”
無償獻血:宣傳和推動無償獻血,協助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無償獻血隊伍,并對無償獻血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
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接受報名登記,與醫學院校合作建立遺體接受站,組織遺體捐獻志愿者開展有關活動。
造血干細胞捐獻:通過普及造血干細胞知識,舉辦造血干細胞采樣入庫等活動,動員更多民眾加入捐獻隊伍。
圖片由市紅十字會提供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