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皇帝廟鄉是革命老區。早在黨的創建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皇帝廟鄉就有半數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黨組織。1927年6月初,臨潁人劉晉在皇帝廟鄉建立黨小組。1930年初,中原大戰爆發,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在駐扎于臨潁皇帝廟鄉賀坡村的國民革命軍宋天才七十五師中舉行兵變,建立紅十五軍。中共豫中特委書記楊健民任紅十五軍政委,七十五師參謀長鄭寶鐘任紅十五軍軍長。由于機密泄露,1930年8月25日黎明,鄭寶鐘被秘密殺害,賀坡兵變失敗。
近日,記者走進臨潁縣皇帝廟鄉吳集村集體經濟車間和駐村第一書記車間,看到幾十名婦女正在專注地制作假發。已脫貧的64歲村民盧會敏告訴記者:“我都這么大年齡了,還能在家門口就業,一個月拿1000多元工資,我很滿足。”
2016年以來,市紀委監委先后派3名同志到吳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市紀委監委派駐吳集村第一書記堅持黨建統領,推動精準扶貧,發展集體經濟,辦好惠民實事,累計協調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吳集村2014年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截至2020年11月,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142人全部穩定脫貧。
吳集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幫助有種植大蒜、辣椒及養殖羊意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申請貸款,做到戶貸戶用、應貸盡貸。村里共為13戶貧困戶申請小額無息貸款20萬元,涌現出種植大戶吳金濤及養殖大戶郭建設、郭丙村等。吳集村的大蒜注冊了商標,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
2020年,吳集村辣椒種植面積達1000畝,大蒜種植面積達1500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蒜豐產但不增收。“五一”前后,駐村第一書記協調拍攝了銷售大蒜的視頻,先后在“廉潔漯河”及漯河發布、大河網等媒體推送,瀏覽量累計超過一萬。駐村第一書記主動與多家單位聯系,倡導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幫助貧困戶10戶28人銷售大蒜近3萬斤,增收近兩萬元。
吳集村積極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外出務工,發放外出務工補貼;開發公益性崗位,使貧困戶都能就業增收;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落實低保、臨時救助等;多方籌措村級愛心救助公益金5萬元,對臨時出現困難的貧困戶進行救助。
吳集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協調資金169萬元建成集體經濟車間,招引假發生產企業入駐,每年收入9.6萬元。2018年,村里利用市派第一書記項目資金建成駐村第一書記車間,招引另一家假發生產企業入駐,每年收入3.8萬元。兩個扶貧車間共吸納40多名留守婦女務工(其中貧困村民3名),每年為村民增收超100萬元。2016年以來,村里利用第一書記項目資金和三只狐貍合作社合作,建成大棚11座,種植草莓、葡萄、吊瓜等,為村集體增收兩萬元;建成干燥窯兩座,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5.057萬元;利用村內荒地建設扶貧游園,昌建園林提供苗木并在苗木長成后進行回購,收益的40%歸村集體。村集體經濟收入在2014年只有1800元,2020年則超過了21萬元。
2016年以來,吳集村整修通村公路兩公里、村內道路2.5公里,修建下水道2.2公里,新建村綜合辦公樓一棟、文化大禮堂1座、游園4個,安裝路燈120盞,新修旅游廁所1座,新打機井32眼,新鋪農用電纜8公里,新建村北大橋1座、生產用橋13座,新建一棟小學教學樓。
市紀委監委派駐吳集村第一書記劉樂說:“吳集村是革命老區。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兩個更好’工作要求,繼續發揚革命老區光榮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讓村民享受到更多發展成果。”
在皇帝廟鄉吳集村集體經濟扶貧車間,工人正在制作假發。
責編:翟柯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