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率先實現一屆黨委任期內巡察全覆蓋、項目化整改工作榮獲全市紀檢監察工作創新成果獎……近年來,召陵區委堅守政治巡察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方式方法,抓好問題整改,著力發揮巡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作用,以巡察工作高質量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強化政治擔當
統籌推進落實
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巡察工作重要指示和上級巡視巡察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把巡察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提升站位抓謀劃。堅持把巡察工作作為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的重要抓手,科學謀劃,做到任務清、路線明。先后召開22次區委常委會、書記專題會,合并召開8次區委書記專題會暨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會,研究安排工作。
著力建強巡察隊伍。增設村(社區)巡察組1個,為巡察辦增加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5個,從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調整5人到巡察組任科級巡察專員。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精選一批黨性強、作風硬、業務精的同志參加巡察工作,將新提拔科級干部納入巡察工作人才庫管理,要求他們至少參加一輪巡察。召陵區成為全市唯一按照人員結構、比例等要求配備組建巡察工作人才庫的縣(區)。
健全機制抓落實。建立巡察整改監督、集中審核機制,堅持召開區委書記專題會暨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聽取被巡察單位問題整改情況匯報,對各單位整改情況逐一點評,下發《巡察督辦通知書》58份。對擬移交問題線索逐條審核把關,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等單位及時分辦,確保整改工作扎實推進。
強化創新實踐
精準有效破題
注重結合基層實際進行探索實踐,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升巡察工作實效。
開展機動式巡察。對群眾反映強烈、違紀違規問題易發多發的區直單位,開展“小而專、短平快”的機動式巡察。采取“四不兩直”工作法,精準發現“吃拿卡要”等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線索。經驗做法在《中國紀檢監察報》《河南日報》等媒體上刊發。
開展“陽光村務”專項巡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陽光村務”專項巡察,緊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巡察發現問題194個,下發《立行立改通知書》26份,及時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
開展聯動巡察,解決“熟人社會”監督難問題。扎實開展市縣統籌聯動、縣區異地交叉巡察,對巡察中問題突出的單位及時提醒約談相關負責人,對巡察組移交的問題及時處理,有效破解了基層人情干擾問題。在省委第三巡視組巡視召陵區期間,實行省市區巡視巡察三級聯動、信訪聯動、調度聯動、成果聯動的工作機制,共享問題778個、巡察報告41份、問題線索104條,形成了巡視巡察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得到省委第三巡視組的肯定。
強化成果運用
做好“后半篇文章”
在整改落實和成果運用上下功夫,推動巡察發現問題改到位、改徹底。
突出項目化整改。針對巡察中發現的涉及部門較多的問題和系統性、普遍性問題,將項目化管理的方法引入巡察整改工作。針對鎮(街道)“三資”管理中心財務管理混亂等突出問題,組織開展項目化整改,完善制度8項,挽回經濟損失70多萬元,村級財務白條入賬、無清單明細等問題減少70%。
突出立體化整改。在向被巡察單位黨組織反饋問題的基礎上,通過“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對被巡察單位存在的典型問題向相關責任人下發《巡察反饋整改通知書》,將整改壓力傳導到人,并將巡察中發現的問題分不同情況反饋至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由縣級干部牽頭負責分管單位的問題整改工作。
突出專項化整改。開展干部作風紀律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工作落實不力等突出問題;開展涉企科室專項評議,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列出清單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四屆召陵區委共開展14輪常規巡察,移交問題線索589條,黨紀政務處分51人,組織處理405人。巡察利劍作用充分發揮,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為召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責編:翟柯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