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永輝)“十四五”時期,我市把“四水同治”置于新時代漯河經濟社會發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之中,以構建現代水網為根本、高效利用水資源為目的、科學防治水災害為基礎、保護水生態環境為重點,統籌推進“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繪就“碧水穿城、人水相依”的城市畫卷,展現水韻漯河的獨特魅力。
“四水同治”(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是河南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扎實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統籌解決新老水問題的戰略決策,對于增加水源、完善水網、修復生態、治理環境、減少水患具有重大意義。“十四五”時期,市委、市政府統攬全局、科學決策,把“四水同治”與中原生態水城建設深度融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
明確主攻方向。我市將水利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有機銜接,把涉水空間納入國土空間“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堅持系統思維,樹立“大水利”理念,編制完成了“四水同治”“1+9”規劃體系,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治水方略: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構建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解決水利工程短板問題,構建現代水網體系;解決河湖生態環境問題,構建水生態保護體系;解決防汛抗旱突出問題,構建水旱災害防御體系;解決治水文化氛圍不濃問題,構建水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解決行業監管偏軟問題,構建水法規制度保障體系,確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同時,將規劃轉化為路線圖、施工圖、效果圖,并明確年度工作臺賬和時間推進節點,一年接著一年干,久久為功、務求實效。
深度謀劃項目。我市水利、生態環境、住建、城管、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加強溝通對接,統籌謀劃涉水項目,努力增加“四水同治”內容、擴大項目投資。進一步做細做實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成熟度,推動項目早日落地。今年,著力推動郾城區西部、源匯區南部和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三河灣三大水系建設,計劃實施“四水同治”項目42個,完成投資33.65億元。
推進樂道建設。建設集生態廊道、健身步道、旅游通道于一體的市民樂道系統,是打造高品質慢行系統、增加綠色低碳出行供給的普惠性民生實事,也是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城市“雙修”的重要抓手。樂道系統建設以城市規劃區濱水樂道為主,郊野樂道、綠廊樂道、街區樂道分步推進,逐步連線成網。“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全域市民樂道1000公里,今年計劃建成樂道300公里以上。
強化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四水同治”辦公室的牽頭協調作用,科學研究謀劃,明確工作目標,抓住工作重點,細化年度方案,壓實部門責任,建立市縣之間、成員單位之間的會商機制,嚴格督導檢查,推動工作落實。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