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林局不僅派專家進行指導,還安排無人機給俺家的小麥免費打藥,今年肯定能豐收!”近日,臨潁縣農林局投巨資對全縣小麥進行“飛防”作業時,臨潁縣種糧大戶張要慶高興地說。
近年來,臨潁縣把扶持發展優質小麥生產當作促進農民增收、保持社會穩定的支柱產業之首來抓,2016年9月成功申報了小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傾力打造“臨潁縣潁西10萬畝高標準糧田”核心區,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供樣板和支撐。在該項目的創建過程中,臨潁縣農林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科學規劃實施,發展訂單農業,有效整合涉農資金,強化管理與服務,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植保、農機合作社等新型服務主體的模范作用,促進農民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高新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帶動全縣優質小麥生產達到50萬畝以上。
科學規劃實施,確保成效。在小麥綠色高產高效項目的創建過程中,臨潁縣農林局始終堅持優中選優、集中打造的創建模式,通過建立100畝觀光區、1萬畝示范區及10萬畝的輻射帶動基地,強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挖掘增產潛力,全面推進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技術的推廣應用,形成小麥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和栽培技術規程,為基本實現全縣農業的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帶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效益增加提供保障。
發展訂單農業,實現雙贏。為保證新型經營主體的效益,臨潁縣農林局定期組織有資格的糧食加工企業、制種公司向農民發布種植意向、訂單收購單價以及兌現方式等信息,由農民自主選擇簽訂訂單,還指導農戶怎樣與企業簽訂合同,明確農民和企業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及解決途徑,并按照合同約定,檢查督促農產品種植面積、品種、數量、質量等,切實做好產銷銜接、促進農產品購銷渠道暢通等基礎性工作,確保農民利益,為農戶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整合涉農資金,大力扶持。該局從全縣農業整體狀況出發,整合小麥“一噴三防”、配方施肥等各項農業資金,重點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個人種植大戶等多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提高其參與項目創建的積極性。此外,合理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以政策性農業擔保為平臺,為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提供財政擔保支持,以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為依托,接受金融機構委托,面向廣大農戶開展農貸批發再貸款業務,以降低農貸風險和交易費用。
優化各類服務,加強管理。作為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工作的主管單位,臨潁縣農林局主動了解經營主體的生產發展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經營中出現的實際困難,做好政策宣傳工作。一是定期開展專題培訓,向農戶傳授農業新知識、新理論,如寬窄行播種、深松深耕技術等;二是及時向農戶展示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如無人植保機等綠色防控措施;三是推廣社會化服務,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茁壯成長。
嚴格組織考核,重點培育。為充分發揮創建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臨潁縣農林局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以鼓勵先進、鞭策落后為導向,樹立一批典型新型主體,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同時,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為基礎,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健全考評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地對項目的實施情況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對活動中的先進農技人員、種植戶和單位進行表彰;對未按照“創建規范”要求、不按技術要求管理的種植戶,取消其物化補助,通過項目活動開展,保證重農、抓糧、種糧的單位和個人“有榮譽、有實惠、有后勁”。
目前,該縣核心區內土地流轉總面積達7萬多畝,專業合作社44個,家庭農場13家。項目區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11個,保障每萬畝有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可以更好地開展社會化服務,為小麥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區的創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