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花海郾城”建設如火如荼,這其中活躍著許多貧困群眾的身影,他們栽草、植樹、撒花種,干得熱火朝天。“鎮上照顧我,讓我種樹栽花,還跟我簽了臨時用工協議,干一天活就有60塊錢的工資。外面空氣好,活也不重,心情也好!”裴城鎮胡劉村貧困戶賈書克高興地說。
為增加貧困戶收入,該區結合當前疫情防控、“花海郾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開發了保潔員、疫情防控點值守員等臨時公益性崗位,按照每人每天60元的標準發放工資,安置貧困戶臨時就業124人。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郾城區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五力齊發”抓牢抓實脫貧攻堅工作,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決勝戰、收官戰。
實行掛圖作戰,持續加力。該區先后印發了《郾城區脫貧攻堅春季行動方案》《郾城區應對疫情影響促進農村貧困群眾增收十項措施》等文件,實施臺賬式管理,掛圖作戰。推行縣級干部分包鎮聯系村工作制度,21名縣級干部深入一線,理思路、做決策。全面推行“339”工作法,鎮村聯動,包片班子成員和包村干部經常深入村組,村干部和第一書記走訪群眾,排查問題,掌握實情,做到心里有數。
落實工作責任,凝聚合力。采取專班跟進模式,對全區剩余166戶435人未脫貧人口,實施“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在原有幫扶責任人不變的基礎上,每戶增加一名幫扶責任人,加大幫扶力度,做實幫扶工作。
推動區直各單位骨干力量下沉一線解難題,當好扶貧政策的“宣傳員”、政策落實的“監督員”、社情民意的“聯絡員”,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村級脫貧責任組一道,開展 “六個一”精準幫扶。
推動持續增收,精準發力。疫情發生后,郾城區緊盯帶貧企業復工復產,著力解決貧困戶就業難題。一季度新設立貧困公益崗位34個,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公益崗位在崗人數達到693人;結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按照每人每天60元的標準發放工資,安置臨時就業人員107人。全區排查出的1590名有就業需求的貧困勞動力中,已有1580人實現就業,就業率達99.37%,其中,外出務工411人,就近就地務工1169人。落實金融扶貧政策。一季度全區新增扶貧小額貸款19戶7157萬元,為211戶有續貸需求的貧困戶追加扶貧小額貸款45.6萬元。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動員機關事業單位、涉農龍頭企業、大型商超及電商企業全面參與,疫情防控期間共幫助貧困戶銷售麻雞2200余只、香菇550斤、草莓800斤、鴨蛋170箱、粉條210箱,累計銷售額近17萬元。
強化產業支撐,多方助力。該區把產業扶貧作為摘“窮帽”、拔“窮根”,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之策,緊緊圍繞貧困戶可持續增收,構建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安排科級干部和市派、區派第一書記分包全區10個帶貧企業和8個產業扶貧基地,“點對點”指導幫扶,重點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防疫物資緊缺、交通物流不暢、用工招工不足等問題。目前,全區18家帶貧企業(產業扶貧基地)已全部復工復產,帶動55名貧困勞動力返崗務工。扎實推進項目建設。疫情防控期間,堅持項目推進不放松,加快推進設計、評審、招投標等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已開工項目12個,開工率100%。
完善兜底保障,增強定力。緊盯剩余166戶435名未脫貧群眾,因戶因人施策,借助現有資源,強化兜底幫扶。對重度殘疾人員,依托殘疾人康復中心,實行集中托養;對精神殘疾、智力殘疾人員,依托精神健康幫扶中心,實行集中康養;對獨居老人戶、獨居五保戶,依托各鎮(街道)敬老院,實行集中供養;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下余兜底貧困人員,協調相關行業部門,提供基本生活服務、基本醫療服務、日常代辦服務、康復照護服務等,實行居家養老。發揮“防貧保”作用。針對非貧低收入戶、非高標準脫貧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三類重點人群,實施第三方兜底保障,保障范圍主要是因病、因災和因學致貧,最高賠付比例可達100%,進一步織密了防貧保障網。
張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