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并積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五位一體”以強烈的使命意識和問題意識,緊扣轉型期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的主線,確立了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方向,體現了黨治國理政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兩者的邏輯關系可以從內涵和時間兩個維度考察。
一是內涵維度。“五位一體”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它的實現必然是一個偉大而艱巨的工程,其中涵括了“四個全面”中“把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內在統一”的基本原則,從而強調如何保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真正實現。因此,從內涵上看,“五位一體”是“總體”,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全部;“四個全面”是“戰略”,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為中心的戰略體系,包括目標、動力、保證和保障等。具體而言,“四個全面”其指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有奮斗目標,又有具體的戰略措施和保障,分工明確、內容具體、邏輯清晰、可操作性強,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五位一體”是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言的宏偉目標,其實現之日也就是向更高階段的社會主義過渡之時,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內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都在為實現這一過渡奠定基礎和條件。所以,相對于“四個全面”,“五位一體”內涵更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布局更為宏偉和原則。
二是時間維度。如前所述,“五位一體”中的五大建設,將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時代,不僅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需要,此后仍然需要;不僅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未來社會主義較高階段,還是需要。也就是說,按“五位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永恒的歷史課題。但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實現時限已明確為2020年,其他三個全面作為戰略舉措是服從和服務于這一戰略目標,在這個意義上,相對于“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是在較為短暫歷史時段中的戰略布局,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另外三個全面的問題依然存在,那時新的歷史條件下必將提出新的任務和要求,從這點看,其他三個全面也具有長期性和永恒性,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因此,從內涵維度和時間維度來考察,現階段的中國社會,唯有在“兩個布局”的統籌推進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那么,如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實現“兩個布局”的有機統一、統籌推進?
從當下看,要將“兩個布局”統籌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國家建設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兩個奮斗目標是逐步遞進、前續沿承,形成內容豐富、涵蓋面廣的目標體系,因而也是巨大的系統工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看,它與此前實現的總體小康的區別不是簡單地看經濟增長和人均經濟發展指標,而是強調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同樣,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看,城鎮與農村的現代化,工業、農業與服務業的現代化,經濟與國防的現代化,物質條件與人的發展的現代化等,都是全面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統籌協調的關系,都是中國特色現代化標準下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發展方式轉變中要真正確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統籌協調發展的理念,牢牢把握統籌協調的方法。
現階段要實現全面小康,一要致力于更好統籌整體與個體發展的關系,在創新增長極、引領整體發展的過程中,著力精準解決發展中的“短板”,對落后地區和貧困地區通過一地一策,不落下任何一個區域、任何一個群體和個體;二要致力于更好統籌改革與發展的關系,在深化改革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破解改革難題,進一步向改革要發展的“紅利”,解決好協調發展和脫貧防貧的長效機制;三要致力于統籌各種宏觀管理政策的協調關系,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心,加強對產業政策、投融資政策、區域發展政策、財稅政策、消費政策等政策舉措的協調研究,并使一切好的政策舉措有效落地,達到積極引領新常態的效果。
從長遠看,要將“兩個布局”統籌于社會發展規律和政治治理之中。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實現現代政治治理的政通人和,需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政治治理的現代化,本質上屬于發展問題。發展與增長范疇的主要區別,在于它更具全面性、協調性。無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全面發展的根本基礎,但經濟發展不會簡單地取代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諸方面的發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運動規律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演進,需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結構相適應;而社會主義現階段依然存在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要求我們在經濟增強、人民物質生活需要得到較好滿足時,進一步關注文化建設,避免出現經濟富裕、精神貧困的狀態,實現經濟大國與文化大國協調發展;社會建設則是解決經濟發展條件下如何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質量和均等化,增進社會矛盾的化解能力,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在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中已構成基本制約條件……這一切,需要“五位一體”來總攬全局,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全面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體現的是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環境和發展之領導力的關系。離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發展就失去方向;離開了改革創新的動力,發展會面臨阻礙;離開了法治環境的保障,發展將陷入混亂;離開了從嚴治黨,發展的領導力會遭遇動搖。因此,“四個全面”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導向,與“五位一體”構成嚴謹的戰略布局體系。
(作者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