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潁縣依托木業加工產業,以被命名為省級產業集聚區為契機,著力擴規模、拉鏈條、提質量、促轉型,木業加工和現代家居產業已成為全縣三大優勢產業之一。但是,由于受傳統觀念、地理環境、降低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園區內依靠土炕、小鍋爐烘烤板材等現象較為突出,造成“散亂污”企業增多、污染加劇、安全隱患突出、違法占地較多。為落實中央、省、市環保攻堅工作的相關要求,從5月31日開始,臨潁縣在杜曲鎮集中開展了“散亂污”企業整治清零行動,累計出動人員2100多人次,出動鉤機、鏟車、灑水車等機械車輛120多輛(臺),共拆除土炕506座、拆移鍋爐65臺,清理違法占地300多畝,環保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也解決了生產安全、違法占地等問題。
統一思想,形成合力。為保證環保等各項問題找準、找全、找實,確保整治清零行動高效、有序開展,在開展清零行動前,該縣由千億工業新城指揮部牽頭,對全縣木業企業開展集中摸底排查,研究“散亂污”企業整治方案,同時,組織100多家涉及環保問題的木業企業負責人先后到山東曹縣、寧津,河北文安等地考察學習木業產業環保整治經驗,引導企業主們向先進企業看齊、學習,減少清零行動的思想阻力。
統一標準,規范操作。“散亂污”企業整治,是環保攻堅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該縣對照中央、省、市制定的相關標準,把設備簡單、環保工藝差、管理粗放無序、安全隱患大的土炕、鍋爐、廠房列為集中拆除對象,“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一視同仁,嚴格執行。對違法占地、違章建筑,在用、廢棄、改作倉庫用途的土炕,一律拆除;對發展前景好、具有一定規模、可以升級改造的,加以整改,確保符合環保要求。
全員上陣,以上率下。從清零活動開始,該縣主要領導就意識到,受經營規模、實力等條件限制,“散亂污”企業的整治并非易事。基于此,該縣組成了由縣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縣委常委和其他縣級干部擔任副組長,有關鄉鎮以及環保、公安、國土、工商、質監、安監、城管、衛生、電力、醫療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行動小組,為行動的開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在執行拆遷過程中,全縣上下連續7天奮戰在高溫一線,敢于碰硬,敢抓敢管,實現了“一招求多效”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們規劃建設的占地200多畝的板材集中烘干中心已經建成,各類生產企業也在陸續進駐,實現了‘一個模式、一個標準、一個成本’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我們與北京城建集團合作建設了投資20億元的木材與木制品加工園,建設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設施70萬平方米,吸收小微企業入駐。以上這些有力的措施,都將有效地引導臨潁縣的木業加工產業由粗放型向精細型加工轉變,快速推動產業升級。”該縣一位相關負責人說。張 曉 王九思
責任編輯:黃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