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清晨或傍晚,漫步在召陵區綠意盎然的街心花園或河堤步道,隨處可見散步、慢跑、騎行的市民。藍天、碧水、綠樹和人,成了城區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
“碧水藍天,是城市的另一種福利,也是百姓最樸素的需求,更是一方政府必須擔當的責任。”正是時刻銘記這一初心和使命,今年以來,召陵區上下振奮精神、克難攻堅、真抓實干,以水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切實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再次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持之以恒的環保攻堅戰,力度前所未有、決心也前所未有。
治理污染
還城市清新空氣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老百姓對生存環境越來越關注,讓人們呼吸上清新的空氣,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天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今年,召陵區百姓對空氣質量提升的感受愈發深切。
今年以來,召陵區空氣質量持續提升,空氣優良天數明顯增多。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該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83天,同比增加6天;PM10濃度125微克/立方米,較上年同期降低10.1%;PM2.5濃度66微克/立方米,較上年同期降低9.6%……
一組組耀眼數字的背后,都是一次次艱辛的努力和付出。
嚴格3515國控監測點管控。對3515國控監測點周邊建筑工地所有物料進行全覆蓋,24小時不間斷噴霧、灑水,保持所有物料濕潤,確保7個100%的嚴格落實;每天5個時段濕掃車對廠區主干道、生活區主干道濕掃,霧炮車對監測點附近的道路、生活區的道路、樹木、綠化帶進行沖洗;在監測點周邊樓頂安裝定時噴霧裝置,每隔兩小時噴霧30分鐘,同時對3515周邊56座辦公樓和居民樓樓頂全部進行了沖洗;樹立警示牌,辦公樓100米范圍內嚴禁停放及通行各種燃油汽車;取締電焊商戶62家;加派警力,在上下班高峰期,特別是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門前,加強交通疏導、防止發生擁堵,減少機動車怠速排放現象,并在進城口設崗,嚴禁農用車、大貨車進城;投資68萬元對3515院內影響站點數據較近的兩棟家屬樓統一安裝了油煙收集管道和油煙凈化器,經處理后達標排放。
強化揚塵治理。加強各類工地監管,對施工揚塵源實行“一票停工制”,出臺施工單位揚塵污染防治“黑名單”管理辦法,將揚塵污染防治不力、情節嚴重的施工單位列入行業“黑名單”,實行重點監管,在退出“黑名單”前禁止參加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投標。截至目前,全區27個建筑工地揚塵控制全部達到“七個百分之百”要求。
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建立重點行業全覆蓋的監控體系。繼續擴大重點污染源監控范圍,對全區涉及化工、電力、造紙、20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以及有固定排氣筒的磚瓦窯等行業企業全部進行摸排,責成25家企業限期安裝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并與市環保局聯網,目前已經完成安裝任務20家,6家企業實現聯網,完成比例位居前列。
積極開展燃煤散燒整治行動。強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規范潔凈煤銷售點6個,共取締燃煤爐灶265套,大力實施“煤改氣”和“煤改電”工程,實現全區潔凈型煤生產倉儲配送中心及配送網點全覆蓋。
強化餐飲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城市建成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全部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全面禁止城市建成區露天燒烤。今年以來,共排查飯店、賓館、學校、工廠、建筑工地等單位食堂658家,新安裝油煙凈化器162臺。
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開展機動車環保檢驗專項檢查,對未安裝污染控制裝置或污染控制裝置不符合要求的5臺重型柴油車責令限期安裝,并達到排放要求。
加強油品質量監管。持續深入排查黑加油站,取締轄區內黑加油站1座;加大流通領域成品油質量抽檢力度,依法打擊銷售假冒偽劣油品的行為。
強化污染天氣應對管控。按照輕度以上污染天氣和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嚴格落實轄區內30家重點管控企業啟動相應級別的管控措施和響應措施,采取必要的應急減排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抑制污染升級。
強化秸稈垃圾禁燒、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嚴格管控城市建成區露天焚燒,對擅自焚燒生活垃圾、熏制臘制品等行為進行嚴格查處。春節期間管控區杜絕燃放煙花爆竹現象。
正是這一項項得力舉措,召陵百姓才得以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紅利:見到更多的藍天白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
碧水清流
彰顯北方水城風韻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孕育生命的同時,也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城市平添了許多活力和靈氣。
召陵區境內有沙河、黑河、枯河、汾河、汾支5條大小河流經,在治理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的同時,該區從關系百姓生存的生態環境入手,出重拳、亮利劍,著力打造水生態文明建設“召陵樣本”。
落實河長制。進一步明確責任,落實措施,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區長辦公會,嚴格落實四項機制,扎實開展河道集中治理行動,針對非法采沙、網箱養魚、畜牧排污、岸線垃圾等問題集中排查整治,對落實不力的單位進行追究問責。
加強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監管。建立造紙、化工、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等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設施和監督性監測機制,在對轄區企業全面排查的基礎上,責成轄區內6家水排污重點企業全部安裝自動檢測系統,并與市局聯網。
加強納污管網建設。投入1000多萬元集中開展桐柏山路、汾河岸線整治,對未批準的沿河違法入河排污口進行填堵,促進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部進入污水管網。
對排污入河企業、養殖場和污染單位進行全面排查。對違法排污單位全面摸排,尤其是對黑河、汾河沿線45家養殖場逐家排查,責令整改16家,杜絕污水直排。
防范跨界水環境污染風險。以汾河、黑河兩個跨界河流水體為重點,與商水、上蔡環保局建立上下游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和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聯合取水巡查,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隊伍建設,積極防范跨界水環境污染風險。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黑河、汾河出境河流斷面水質明顯改善;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在碧水清流的映襯下,召陵區正散發出濃濃的水韻氣息。
城市因榮譽而生輝,百姓因生態宜居而自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召陵區將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以更大的決心、更堅定的信心,精準治污、科學治污、鐵腕治污,讓藍天碧水常在。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