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傳統家政行業影響大
家住市區遼河路的市民陳女士跟許多年輕人一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請個鐘點工到家里打掃衛生。“以前找鐘點工,靠小廣告留下的家政公司電話,很麻煩,也不托底。”陳女士說。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陳女士在網站上找了幾家本地的家政公司,通過交流后,她選定了一家公司派來的家政人員。“與傳統家政服務相比,信息更透明,能貨比三家,按需選擇。”陳女士說。
在百度中輸入“漯河家政”會發現,我市許多家政公司在網站上對自己的業務進行了推介。一些客戶關心的業務介紹、公司聯系方式、地址,對月嫂、保姆、鐘點工等,傭金按照能力大小、工作時間長短等分門別類進行公示。有的甚至還公示客戶所提的要求,并進行競標。
今年6月,市巾幗家政公司負責人劉紅麗在鄭州參加了一個關于家政的論壇,感到如今互聯網與家政服務業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僅從家政培訓這一塊看,現在上網進行遠程培訓,在電腦上學習很方便,在家就可以學習。”劉紅麗說,今后家政業也無可避免地要接觸“互聯網+”的模式。
其實,早在幾年前,劉紅麗已經開始利用手機、電腦等在網上進行家政業務的交流。如今,公司業務量的30%都是通過互聯網終端而來。其中,本市以外的家政服務業務更是通過互聯網終端牽線搭橋。“就連費用也是利用支付寶等手段支付,非常方便。”劉紅麗說。
除了傳統的電話預約方式外,很多人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選擇家政企業。記者了解到,我市一些家政企業已經開始嘗試APP平臺,做線上一站式服務。
“互聯網的介入對傳統家政行業來說是個改變,發展勢頭不容小覷。”劉紅麗說。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政服務需求日益增加,對服務品質的需求也逐步提升。目前傳統家政服務業存在的一些頑疾,給電商平臺的進入提供了好機遇。比如說,當用戶有服務需求時,APP系統便會根據用戶要求,找出離客戶最近、評價最好的人員上門服務等。同時,家政電商服務平臺的出現除了改變用戶的習慣外,技術及模式的創新都將推動家政服務業的進步。
從中介向“員工制”轉變
目前,我市家政服務業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屬于低層次的市場服務形態。家政服務公司走的全部是中介服務的路子,呈現出小型化、零散化的特點,從業者隨意性很大,遠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和品牌效應。客戶有需求,家政公司來牽線,由公司提供符合客戶要求的家政人員,雙方認可,就可以開工。而作為中介的家政公司從中收取中介費,家政人員的工資由雇主發放。
而在其他大中型城市,普遍施行“員工制”運作模式。所謂“員工制”,就是指家政公司與家政服務員雙方簽訂勞動合同,家政服務員作為家政公司的一名員工派遣到雇主家中服務,公司每月負責給她們發工資、買保險、協調矛盾等。
我市目前實行“員工制”的公司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采用的是中介模式。為什么許多公司沒有實行“員工制”,而是徘徊在傳統的中介式服務?一位家政公司負責人坦言,主要是公司規模小。家政公司不愿實行“員工制”,是因為這種模式不僅要求家政企業承擔服務員的工資、福利和社保等,風險也大。
即便困難重重,“員工制”也是一個發展趨勢。采訪中,一些家政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員工制”的成功運行將進一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更能滿足客戶的要求。
據了解,我市許多有前瞻性的家政公司都打算嘗試這種運行機制。他們認為,“員工制”模式的最大特點是,三方簽訂合同,責任得到明確。這樣不僅對客戶負責,也對員工的服務質量進行監督,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
對“員工制”的管理方式,許多家政公司負責人表示,支持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同時也建議,建立由相關政府機構聯合參與的家政服務業長效管理機制,由政府出臺扶持家政服務業及規范行業管理的產業政策,推行家政企業員工制,扶持有實力的家政公司做大做強,打造地方家政品牌,設立家政企業準入機制,提高門檻,依法取締未登記注冊的小中介公司從事家政服務,規范市場秩序。
規范經營才能逐步做大
據了解,目前在我市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家政服務企業有120多家(含舞陽、臨潁兩縣),主要分三類,一是純中介性質的家政公司或個體工商戶,二是物業公司下屬的主要以保潔服務項目為主的家政企業,三是以其他服務項目(如家電清洗、產后修復等)為主業的家政服務企業。家政服務從事的項目主要有孕產婦護理、病人護理、嬰幼兒照顧、老人陪護、家庭保潔、家電清洗維修、產后修復、月子會所等。服務時間有全天、白天和鐘點工,24小時住家陪護老人和常年臥床的病人的家政服務人員月工資大約為1800元~2500元,24小時住家照顧孩子的家政服務人員月工資大約為2400元~3000元,月嫂工資則是6000元~8000元,家庭保潔則按房屋面積及清掃次數計算工資。
之前,我市家政行業缺少行業標準,比如行業經營規范、行業內服務定價等,同時還缺少第三方的監管以及缺少一個帶領行業前行的組織。不過,在我市眾多家政企業的期盼中,我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已經正式成立。
近年來,專業化程度高的家教、理財、保健等新興服務進入家政服務范疇,月子護理、搬家、保潔、婚介等傳統服務的專業性越來越強,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家政服務人員的學歷和服務水平。年齡多大?經過培訓沒?服務水平如何?這些都是雇主十分關心的問題。
“今后的家政行業會更加規范。”我市家庭服務業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說,目前我市家政服務業企業化、市場化程度低,直接導致了家政服務企業運作不規范、管理不嚴格、制度不健全,我市家政企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務人員檔案建立不完善、三方合同不完備、保險制度不健全、后續服務不到位、收費管理不透明等諸多管理經營漏洞;很多家政公司均存在超范圍經營和虛假宣傳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行業協會的監督引導下都會得到逐步解決。“只有不斷規范,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家政行業才會越做越大。”協會負責人說。
社會對家政服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給我市眾多家政企業以及致力于家政服務的人更大的信心。調查表明,我市目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家庭占家庭總量的42%。對家政服務需求量較大的群體是嬰幼兒家庭和月穩定收入在7000元以上的雙職工家庭,約占需求總量一半左右;所需家政服務項目主要是衛生保潔、照料孩子、月子護理、照顧病人、陪護老人、料理家務等。
隨著“70后”“80后”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其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受國家放開二孩等因素影響,進入家政服務市場就業的勞動力也逐年增多。在需求和勞動力都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家政服務業市場將前景無限。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