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稱:“邀請好友在家里吃飯,做了一盆小龍蝦,自己出現腹瀉不說,四位好友也出現腹瀉,最后大家一起進了醫院,感覺很對不起幾位好友。”
7月30日,記者聯系到了市民張女士。她告訴記者: “我家在市區交通北路,7月29日中午,我邀請好友們到家里吃飯,在農貿市場買了小龍蝦,想著自己做更干凈,沒想到我和四位好友出現腹瀉。”
“大家吃的時候還說做的口味不錯,可是到了下午5點左右,我們幾個都覺得不適,全身乏力,還出現了腹瀉的癥狀,我愛人便開車帶我們去了醫院。經檢查,醫生認為我們幾人是因為吃了不干凈的小龍蝦,造成胃腸道不適,細菌感染出現了腹瀉。”張女士說。
張女士說:“其實吃的時候,我就感覺和平時在飯店吃的有點不太一樣。也不知道是因為小龍蝦沒有洗干凈,還是因為沒有做好?這頓飯沒有吃好不說,還進了醫院,真讓人郁悶。”
隨后,記者采訪了市中醫院脾胃科主任醫師焦杰。她表示,正常吃小龍蝦一般不會致病,致病的原因有可能是小龍蝦養殖、清洗和烹制等環節出了問題。“小龍蝦屬于高蛋白食物,如果沒有洗干凈或者沒有煮熟,一些腸胃較差的市民,吃了會出現腹瀉、發燒或者過敏癥狀。”焦杰說。
焦杰提醒說,吃小龍蝦也要有度,市民如果出現不適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建議市民在家自做小龍蝦時,一定要高溫煮熟煮透,可通過觀察小龍蝦橫截面顏色是否一致來判斷是否煮熟。在自做小龍蝦前,要清水喂養24小時左右,讓蝦體吐出代謝物。用刷子洗凈小龍蝦身體上的臟物,隱藏了大量泥沙和細菌的腸線也必須剔除干凈,再用清水充分地清洗2~3次。
“小龍蝦的頭部和腮部是藏污納垢的主要部位,建議不要食用。”焦杰說。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