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齊國霞
“2017年4月,我在淘寶網注冊了北方好味道店鋪,主要銷售臨潁縣生產的辣椒及其制品。后來,我在臨潁縣電商公共運營服務中心的幫助下,用不到一年的時間銷售三櫻椒、子彈頭辣椒等農產品2萬余斤,店鋪信譽等級升級到4顆鉆。”9月14日,單海洋興奮地向記者介紹。
單海洋是臨潁縣王崗鎮寺后村村民。這個僅有初中文憑的年輕人初獲成功后,意識到電商不僅可以讓自己致富,還可以幫助鄉親們打開農產品銷路。于是,他注冊了臨潁縣元洋商貿有限公司,并在商務部門進行電商企業認證登記。他先后在拼多多和快手平臺開通“河南農家小菜園”賬號,在抖音平臺開了“珍口福生鮮旗艦店”和“舌尖美食168”等店鋪,主要銷售臨潁縣出產的辣椒、大蒜、西蘭花、蘿卜、菠菜等農產品。
據了解,近兩年來,單海洋先后聘請15名農村“網紅”進行24小時直播帶貨,累計幫助當地及周邊地區的菜農240余戶,其中貧困戶40余戶。單海洋成了遠近聞名的電商達人、幫助群眾的貼心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單海洋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幫助農民銷售青茄子、荊芥、菠菜、黃心菜、干辣椒、洋蔥等農產品共計178.5萬斤,最大限度降低了農民損失。
這僅僅是我市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從市商務局電商服務中心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消費助農、鄉村振興中的橋梁作用,注重發現并培養扎根鄉村、具有示范引領能力的農村電商帶頭人,深入推進電商幫扶工作,加快培育農村電商主體,積極開展農村電商技能培訓,著力健全農村電商配送體系,全力拓寬銷售渠道,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僅2021年,我市就開展形式多樣的電商人才培訓50余場,培訓各類電商人才6413名,帶動1210人就業創業,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249名,開展產銷對接專項活動25場次,線上、線下簽約金額達3.7億元,全市農村網絡零售額達35.8億元。”市商務局電商服務中心負責人楊勇介紹。
這一個個數據離不開近年來我市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大力支持。我市作為一個農業市,盛產小麥、玉米、香菇、紅薯粉條、面粉等。如何讓更多農產品通過網絡走出去、讓廣大農民通過網絡銷售富起來,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難題。隨著電商直播、網絡帶貨的日益火爆,我市抓住良機,大力支持電商發展。如今,電商已成為我市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我市大力開展電商人才培訓,以加強電商人才培訓、培育電商帶頭人為重點,結合“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及時出臺電商人才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分別對返鄉青年、鄉村基層干部以及有能力、有意愿的脫貧戶等不同群體進行培訓;以普及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等為重點,大力培養既懂理論又懂業務、會經營網店、能帶頭致富的復合型人才,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讓更多農產品實現線上增值,讓更多農民實現線上就業。
在健全電商流通體系方面,我市指導臨潁縣、舞陽縣先后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整合圓通、申通、百世匯通等物流快遞企業集中入駐配送中心,建成縣級公共運營服務中心2個、鄉級電商服務點27個、村級電商服務點500個,依托目前的縣、鄉、村三級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基本實現“縣域有中心、鄉鎮有分撥、村村通快遞”的目標,從縣到鄉鎮、村實現快遞24小時內送達,解決了農村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
我市積極拓寬電商銷售渠道,聯合各電商平臺與企業助推全市特色農產品上行發展,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產品綜合效益,增強其競爭力。舞陽縣篩選賈湖酒、香菇、粉條等50多種產品上線淘寶網、農購網、拼多多等平臺,通過網貨開發、品質把控、統一標準,最終實現將初級產品變為高品質、高附加值特色商品。
我市加強與知名電商平臺的合作,組織電商企業與農業龍頭企業進行產銷對接,借助電商公司以及消費扶貧專館、專柜、專區展示推介優質農產品,助力全市農產品銷售。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