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記者從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獲悉,由該校校長趙志軍教授領銜的精準營養“未來食品”研發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關,使用雞干細胞,經過14天,成功培養出直徑約14mm塊狀細胞肉,標志著該校向開展精準營養未來食品、健康食品研究邁出了堅實一步。
漯河醫專培育出的雞細胞培養肉(范文娟 供圖)
坐落于中國食品名城(漯河)的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整合醫學、食品、藥學、中醫學等專業人才,匯集博士30余名,以“大食物觀”為引領,明確食品與健康產品研發定位,在醫學與食品融合方面開展科技攻關,逐步建立了慢性病營養精準防治(特醫食品)研究、食品加工研究、安全檢測等領域的研發平臺。近年來,該校陸續獲批河南省特醫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營養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休閑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強化營養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省級科研平臺,推進精準營養未來食品研發,擁有從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產品開發到中試生產的較為完整的精準營養健康食品研發鏈。
漯河醫專科研成員在進行細胞培養肉研發(金少舉 供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代謝性疾病、腫瘤等發生率不斷攀升,人們對具有補益功效、食藥同源產品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在此背景下,近年來興起了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未來食品生產技術,即細胞培養肉。細胞培養肉是利用動物干細胞進行體外培養獲得的肉類。培養肉不需要經過動物養殖,可以直接通過細胞培養出來。與傳統肉類生產方式相比,體外培養動物肉,不但可以為人類提供特定的動物蛋白,減少資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也可以降低土地使用,減少世界用水量等日益嚴重的人類生存環境問題。因此,細胞培養肉被視作提供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動物蛋白來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目前,全球僅有幾家頂級食品公司開展培養肉的技術研究和產業轉化。國內細胞培養肉企業較少,且大多處于起步階段,漯河醫專緊抓細胞培養肉的發展機遇,從2020年1月起,正式開展細胞培養肉項目的研發工作,截至目前,該研發團隊已成功構建不同種類的畜、禽類骨骼肌干細胞系,初步建立了細胞培養肉種子細胞庫。該校在雞肌肉干細胞研發和細胞培養肉種子細胞庫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填補省內空白。
學校博士后創新工作基地在站人員、“未來食品”研發團隊成員、醫學博士范文娟說:“優質的種子細胞是細胞培養肉關鍵的第一步,建立畜禽漁骨骼肌干細胞庫,將為細胞培養肉的生產提供不同種屬、不同種類的種子細胞,在推進培養肉的產業化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醫學專家趙志軍表示,為服務國家健康戰略、河南健康食品產業、漯河“五基地五中心”建設,學校加大精準營養健康食品研究及產業推廣,下一步,將依托學校“河南省特醫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以豐富的藥食資源為后盾,開發出一批能滿足更多的定制化需求的細胞培養肉,研制適合不同疾病患者體質(特別是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特醫食品,不僅吃出“肉味”,還能吃出“健康”。同時,我們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河南省和漯河市大健康食品經濟的發展提供創新動力,實現高校和地方綜合效益新突破。(通訊員:金少舉 衛永強 )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