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退役軍人受尊重,讓軍人受尊崇”,我們一直在努力。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漯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新媒體平臺推出“老兵耀沙澧 喜迎二十大”重大主題性系列報道,深入挖掘優秀退役軍人典型,著力講好退役軍人故事,大力宣傳漯河市退役軍人工作在改革發展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全市退役軍人“一朝戎裝在身、紅心永遠向黨”的良好精神風貌。
今天向大家展現的是:《兵支書徐建策:從戎胸懷報國志 回鄉心裝為民情》
徐建策
潘莊村位于鎮政府東側2公里處,緊鄰源匯區沙澧產業集聚區,現有人口1182人,262戶,共3個村民小組,村兩委班子5人,村內黨員31人,耕地610畝。有農田灌溉機井20眼,基本可滿足生產需求。主導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種植量偏少。群眾經濟來源主要有:一是以種植業為主的經營收入,二是外出務工收入等。原來因為自然資源較少,集體經濟為空白,村莊內道路坑洼不堪、生活環境極差,群眾的意見很大。在這百廢待興的節點徐建策被推到支部書記的位置上了,上任以后徐建策帶領村兩委拜訪黨員、走訪群眾,摸清村里基本狀況,梳理問題,分為輕重緩急、排序后帶領潘莊村兩委發動全村黨員大干快干,一舉改變了潘莊村的落后面貌,如今村內水泥道路寬敞整潔,村民生活垃圾按時收拉,路面隨時有保潔員清掃,文化廣場文藝活動不斷,村民茶余飯后健身器材鍛煉,幸福生活場景溫馨和諧,村級集體經濟年年上臺階。如今在空冢郭鎮潘莊村,一聊起支部書記徐建策,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徐書記一身正氣,為人忠厚老實,有干勁,有想法,是能夠為村民謀福利、辦實事的好干部”。
“從戎時胸懷報國之志,回鄉時心裝百姓民生”這是潘莊村支部書記徐建策最真實的人物寫照。徐建策2001年參軍入伍,2006年12月從空軍唐山廠站退伍轉業。五年的從軍經歷不長,卻鍛造了他忠誠擔當、素質過硬的軍人本色和軍人作風。
“共產黨員就要在最困難的時候豁得出來,頂的上去。”
徐建策當選支部書記之時,也是庚子年初新冠疫情瘋狂肆虐之際。能不能扛起這份重擔?能不能擔好這份責任?是擺在徐建策面前的第一大挑戰,沒有猶豫,他果斷地接下了這個重任。“這是一場硬仗,也必須是一場勝仗”,在徐書記的號召下,一大批入黨積極分子和志愿者組成臨時突擊隊,沖在村里疫情防控的一線,入戶排查宣傳、卡點日夜堅守、進出登記、體溫測量、配消毒液、背農藥桶……就是這樣一個“硬核”書記,用萬事躬親的實際行動與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凝聚起強大的戰斗力量,筑牢了潘莊村全體村民生命安全的“防疫墻”,截至目前,全村無確診病例或疑似隔離病例,一切正常。
“要贏得村民信任,就得干幾件對路子的事情!”
緊張而有序的防疫工作過后,發展的任務就提上日程。因為潘莊村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基礎設施薄弱,村容村貌與近郊型位置不甚匹配,群眾要求改變的呼聲也日益強烈。這成了擺在徐建策的第二大挑戰。“要贏得村民信任,就得漂漂亮亮干幾件對路子的事情!”上任伊始,徐建策經過幾天的走訪座談,列出了潘莊村長長的問題清單:村道坑坑洼洼,村委會軟弱渙散、缺產業致富無門……找到了病灶,徐建策決定先從村內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上下功夫。村里一窮二白,他發動黨員帶頭墊資墊物,自己當起小工和村民們沒日沒夜一起干,7月份以來,申請道路建設項目2個,村內安裝路燈87盞。為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炎炎烈日,徐建策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手持塑料袋,帶領黨員積極分子持續對村內人居環境進行大力整治,成為空冢郭鎮創文創衛工作隊的有力組成部分。
“提及以后的路,我干勁滿滿,只要跟黨走,就永遠不會偏。”
“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會經常把干部當上去稱一稱”。徐書記擔任支部書記不到一年,就受到鄉鎮黨委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連續多次被抽調外地學習基層治理先進工作經驗。2020年年底,徐建策再次高票成為村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人選,“一肩挑”“鄉村振興”“五年任期”“十四五開局之年”幾個新的起點又是不小的挑戰,“下一步我將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把工作中心放到村集體經濟發展上來,充分依托園區產業優勢,對接周邊汽貿產業,找準定位,精準鏈接,以更好更快的發展實現潘莊村的華美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