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減災委員會下發了《河南省減災委員會關于2021年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考核結果的通報》(豫減委〔2022〕4號),漯河市榮獲2021年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年度考核“優秀”等次。經省政府同意,省減災委員會通報表彰,這標志著我市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近年來,漯河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始終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強化綜合減災、統籌抵御各種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防抗救一體化機制日益完善。及時調整減災委、防指、抗震救災指揮部等成員單位,健全完善自然災害風險會商研判、應急聯動等工作機制,強化與各專項指揮部以及武警部隊、消防救援支隊等之間的協調聯動,一體化統籌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二是災害應急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加快“雨污分流”、污水管網、災害恢復重建等重點工程建設,推進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加快推進市應急物資中心建設,充實調整市縣兩級救災物資儲備數量和品種,預置儲備3000余萬元的應急物資,并為社會救援隊伍協調配備救生器材等必要裝備,切實強化應急物資保障。
三是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持續提升。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應急值班值守工作。完善“1+46+9”應急預案體系,建立骨干應急救援隊伍51支2744人、縣區級救援隊伍20支838人、鄉鎮級救援隊伍63支、村級救援隊伍1313支,基本形成了以綜合應急隊伍為主體、專業應急隊伍為協同、社會應急隊伍為輔助的應急救援體系。分行業、分領域、常態化、現場化開展應急演練,持續提高應急處突能力。
四是災害綜合防范能力顯著增強。穩妥推進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工作,水利、農業、自然資源、城管等部門常態化開展各類風險排查。推動市縣鄉村四級2400多名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完善災害監測網絡,強化會商研判,多平臺、多渠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聚焦關鍵時節、重點領域,高密度、多頻率、大范圍的進行社會安全宣傳教育,不斷提升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五是災害救援救助工作科學有效。2021年,面對嚴峻的汛情險情考驗,漯河市全面部署、科學調度、果斷決策,各級各部門聞“汛”而動,做到汛前及早準備、汛中統籌兼顧、汛后總結完善,有效應對了8輪強降雨,確保了我市安全度汛。“9·24”防汛典型作法被被省防辦予以肯定和經驗推介。
下一步,漯河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靠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舉措、務求工作實效,把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黃曉婭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