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區濱河路冶金廠家屬院,有一對夫妻長期投身志愿服務,為環衛工做愛心早餐。他們的家庭因此被評為漯河市2021年度“文明家庭”。近日,記者采訪了這對夫妻。
何琦和妻子曹璐璐熱愛運動,是環衛工辛勤工作的見證者。“每天天不亮,他們就開始工作了。可以說他們是喚醒城市的人。我倆經常在想,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何琦說。2016年,兩人與幾名愛心人士一起籌建了泰山路愛心粥屋,為環衛工免費提供早餐。
讓何琦、曹璐璐沒有想到的是,愛心粥屋建成后,引起一些人的質疑。不少人認為,讓環衛工免費吃幾頓飯可以,但要長期堅持下去不可能。面對質疑,夫妻倆沒有理會,選擇用行動證明一切。為了節約成本,何琦、曹璐璐經常騎車到農村采購新鮮蔬菜,買米、面、油也要貨比三家,做到物美價廉。在泰山路愛心粥屋,早餐基本不重樣,除了熱騰騰的粥,還每天輪換著提供胡辣湯、油條、包子、菜饃等眾多食物。
經常在泰山路愛心粥屋就餐的環衛工李巧花說:“大多數環衛工早上不能按時吃飯,是何琦他們每天早起為我們做飯。我打心眼兒里敬佩這些志愿者。”
愛心粥屋開張后,吸引了幾十名志愿者加入,也收到了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捐款捐物。“志愿者不論酷暑寒冬,堅持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來做志愿服務,從不叫一聲苦和累。他們的無私奉獻支撐著愛心粥屋走到今天。”何琦說。
何琦、曹璐璐和志愿者的汗水沒有白流。來愛心粥屋就餐的環衛工越來越多,每天固定就餐人數從開張時的十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00余人。6年來,夫妻倆在愛心粥屋志愿服務時間達4000多小時,累計提供服務15萬人次。
在提供免費早餐的同時,何琦、曹璐璐帶領團隊拓展服務領域,組織了愛心送考、慰問困難群眾和綠色環保、防溺水宣傳等公益活動。
何琦、曹璐璐這對夫妻在公益的道路上并肩攜手,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贊歌。“公益事業任重道遠。我倆從中得到了快樂與滿足。”何琦說。(記者: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