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縣各個鄉(鎮、街道)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織密防控網,筑起大防線。網格長、網格員像一顆顆螺絲釘堅守在一線,為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群眾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吳旭升(左三)在村口值勤。
65歲老人抗疫一線顯擔當
4月8日下午,在臨潁縣皇帝廟鄉吳集村村口,值勤人員認真檢查行人的健康碼、行程卡。65歲的吳旭升左臂帶著疫情防控值勤紅袖標,胸前掛著網格化管理服務卡,站在路口做登記工作。
“雖然臨潁縣不少地區已經解除封控,但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吳旭升認真地說,最近有不少外地返鄉人員,仍需要加強防控措施,避免因小失大。
吳旭升是吳集村三組網格長,負責的網格內有21戶77人。“我負責的這些人中有47人在外務工。”吳旭升告訴記者,他的主要工作是了解管轄范圍內村民的需求,對居家隔離人員測體溫、查驗健康碼,在村口值勤。
吳旭升的兒子在珠海上班,女兒在許昌上班,老伴兒前段時間去珠海幫忙照看孫子,家里就他一個人。去年,吳旭升被村民選為網格長。“疫情發生后,有些在外務工的村民想返鄉,有的村民想走親戚,都被我勸阻了。”吳旭升說。
臨潁縣發生疫情后,看到黨員干部馬不停蹄地在各村巡查、調配防疫物資,吳旭升很心疼,就向皇帝廟鄉政府捐贈了5000元現金,向吳集村捐贈了2000元現金和一些防疫物資。
吳旭升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平時兜兒里裝著速效救心丸和丹參滴丸等。疫情防控期間,他起早貪黑,不停奔波。女兒吳琳得知父親的舉動后寫了一封信,表達對父親的關心和敬佩:“爸,每次打視頻電話,您幾乎都在核酸檢測采樣現場。聽著您疲憊的聲音,看著您曬黑的臉龐,我既心疼又敬佩……爸,再次給您點贊!”
網格化管理讓疫情防控更高效
吳集村有553戶村民,共2120人。疫情防控期間,像吳旭升這樣熱心又認真的網格長、網格員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排查返鄉人員、在疫情防控卡點值守、對村內進行消毒、維持核酸檢測采樣秩序……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疫情發生以來,吳集村先后組織了十多輪全員核酸檢測和重點人員核酸檢測。每輪全員核酸檢測,全村都需要采集900多份樣本。在網格長和網格員的配合下,采集過程規范有序,多次受到上級督導組、包村干部和采樣醫護人員的肯定。
吳集村有一對夫妻鬧矛盾,地里的麥子該打藥了也不管。網格長郭曉偉等人登門調解,并組織黨員義務幫他們打藥。夫妻二人深受感動,最終和好,并向大家表示感謝。
網格長王全友的兒子在外打工,疫情發生后想回村。王全友苦口婆心地勸阻,讓他留在縣城隔離,降低疫情擴散風險。王全友的舉動贏得了全村人點贊。在外打工的村民至今沒有一個人回家。
“有了網格長和網格員,村里開展工作更容易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疫情防控期間一直堅守在吳集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劉樂告訴記者,去年年底,臨潁縣皇帝廟鄉實行五級網格化管理,將全鄉分為鄉級網格、管理區網格、村級網格、村小組網格、黨群團網格。在吳集村,8個村民小組被劃分為16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和一名網格員。村內環境整治、疫情防控、流動人員摸底排查等,都有網格長和網格員參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網格長和網格員充分發揮作用,高效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記者:楊光 焦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