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主任真是好,讓俺這小區舊貌換新顏。”市區勤儉街11號院的李新改,提起趙主任,總是心生感激。
李新改口中的趙主任,是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主任趙明會。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趙明會分包西城區三個建筑工地的創文工作任務,負責督導工地內及周邊環境衛生和施工圍墻及公益廣告規范無破損等。同時,按照市住建局黨組工作統一安排,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還分包著“三無”小區勤儉街11號院。
勤儉街11號院位于市區新天地美食街,建成于1988年,共有居民樓兩棟,長期居住的居民有50多戶。“沒有蓋這個樓的時候我就在這住,算算得有40多年。原來這是糧店家屬院,后來建了這兩棟樓。小區臟亂差,人員居住情況比較復雜,也沒有正規的物業管理公司,墻上的電線就跟蜘蛛網差不多。”說起小區以前的情況,李新改直搖頭。
院內還有私搭亂建的問題。一些居民在小區東側的院墻處蓋上了簡易房,過道窄得只能過個三輪車,給居民進出帶來很大不便。小區還有許多無證加工食品的作坊,院內常年污水橫流,用居民的話說“臭得很”。下雨的時候情況更嚴重,小區污水很深,居民只能趟著污水進出。
接到分包通知之后,趙明會第一時間到該樓院進行走訪,查看小區的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等情況。之后,他又多次帶隊到小區調研,并與馬路街辦事處積極商議、協調,制訂了可行性計劃和實施方案。“當時張貼了公開承諾,確定了兩個下功夫整治目標,一個是下功夫攻克難關拆違建,另一個下功夫精準改造。”趙明會說。
要拆除已經出租、給房東帶來收益的簡易房,困難重重。然而,這并沒有使趙明會退卻。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趙明會帶隊逐戶上門做思想工作,耐心解釋。最后,由馬路街辦事處牽頭,聯合市城管局、馬路街派出所等相關部門,在一周內把最難攻克、對居民生活影響最大、已存在20多年的違章建筑全部拆除。小區寬敞了,居民的心也敞亮了。
制訂樓院環境全面整治實施方案后,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各科室黨員組成志愿服務隊,倒排工期,加班加點,每天到現場督導,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小區路面硬化、外墻粉刷、空中管線整治、下水道改造、窨井蓋更換等改造工作。如今走進勤儉街11號院,平坦而又寬敞的水泥路、粉刷一新的墻面、干凈的休息座椅,讓人眼前一亮。小區還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宣傳展板,向人們傳遞著正能量。
“看著小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貌換新顏,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李新改告訴記者,近日,小區居民專門制作了一面錦旗,送到市住建局表示感謝。
“通過‘三無’小區改造,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對小區下一步的發展,趙明會也有了新打算,“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小區實際情況,發動熱心居民對小區進行自管自治,并積極協助馬路街辦事處在小區成立黨組織,讓公共事務有人管、管得好,增強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責編:翟柯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