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甫
“公司將實現從鹿王基因采集、存儲到產業級克隆、精準繁育、規模化養殖的全產業鏈運作,形成育種、養殖、產品銷售的完整商業閉環。”2月7日,在泰格生物醫藥產業園,河南中科花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河南中科花鹿有限公司在動物產業級克隆、基因編輯、干細胞治療等領域頗具實力。2020年,該公司總部正式落戶郾城區。
河南中科花鹿有限公司是我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過程中涌現的一個典型。
我市將科技研發作為建設創新之城的“一號工程”來抓,創新群體不斷壯大,企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生態加速完善。2022年,我市創新主體呈“井噴式”增長,全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362家,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29%,同比增長63%;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家,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12%,同比增長35.4%;“高升規”企業新增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1家、新三板掛牌1家、上市備案1家。
創新主體的不斷涌現,需要更高能級平臺的支撐。“去年9月份掛牌成立中原食品實驗室,創造了建設速度快、匯聚人才強、創新鏈條全、運營效果好的‘漯河經驗’,實現了掛牌即運營、運營即見效的目標,我市在全省科技大會上作典型發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年,我市新增各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載體28家,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56%,為科技創新持續加速提供了巨大空間。
研發平臺的成立,不僅幫助企業自身實現創新能力的突破,也形成了“大”幫“小”、“優”帶“庸”,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局面。
“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漯河微康食品生物工程研究院作為公共研發平臺,并組建了‘益生菌+’創新聯合體,聯合體中5個核心企業均為傳統型食品企業。這些企業可優先享受平臺研發成果,加快自身的轉型升級。”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海平告訴記者。
研發投入逐年增長,高端人才大力引進,服務舉措落地落實……我市打出的科技創新“組合拳”,正在加快創新生態的完善。去年,全市財政科技支出11.2億元,較2021年增長34.9%;撥付各類獎補資金6100多萬元;減免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2.2億元,222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1.79億元,分別是2021年度的2.57倍、1.52倍。實施的“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青培計劃匯聚了11名院士、13支國家杰青和長江學者科創團隊、189名科研人員,引進金融高管、名醫名師等各類人才3700余人。在科技金融服務方面,去年我市共發放科技創新類貸款5.13億元,同比增長6.4倍。河南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我市“創新創業活躍度”指標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責編:劉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