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市民在市科教文化藝術中心附近的幸福渠樂道散步。
“我每天早晚都要來河堤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看看河邊風景,心情非常好。特別是建了樂道后,城市更美了,幸福感更強了。外地朋友來了,我也喜歡領著他們來轉轉。”今年69歲的蘆先生家住市區黃河路建委家屬院,他告訴記者,每天沿著河堤樂道鍛煉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樂道建設,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民生福祉。202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啟動樂道建設,并連續兩年把樂道建設列入市定民生實事強力推進,精心描繪城市建設“工筆畫”,提升城市品質,持續為群眾幸福“加碼”。目前,全市累計建成樂道693公里,共投入資金2.3億元。其中,濱水樂道591公里、街區樂道72公里、綠廊樂道30公里。樂道建設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到2025年底,我市規劃建成1000公里以上覆蓋漯河市全域的樂道系統。
樂道自建設之初就明確了“打造城市慢行系統,方便群眾綠色出行,提升城市品位”的項目定位。經市委、市政府深入調研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協調聯動,我市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確定樂道建設規劃與森林城市暨生態綠城規劃、生態水系暨“四水同治”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城市“雙修”規劃等相結合,實施中以濱水樂道為主,注重點與線的串聯,沿線建設休閑驛站,將各個樂道連接成網,加強樂道和游園互聯互通,密切城市和郊野的關系,因地制宜建設城區樂道和郊野樂道,推動鄉村游、景點游、生態游、健身游,實現城鄉融合協調發展。
在統一編號、統一標識、統一色彩、統一鋪裝的基礎上,我市根據不同的樂道類型因地制宜進行設計,把游園、公園、綠道、休閑驛站等各類要素串聯起來,并配套建設導視系統、樂道APP等,努力打造有綠道走、有風景看、有驛站停、有文化范兒的城市慢行網絡。
“我市的樂道建設以‘一中心、四區域’(‘一中心’為沙澧河風景區,‘四區域’為西城區環城水系、郾城區幸福渠生態水系、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兩河四湖水系、經濟技術開發區青龍河水系)為重點,集生態、休閑、健身、觀光、娛樂于一體,通過濱水樂道、郊野樂道、綠廊樂道、街區樂道連線成網、互聯互通,將水系與景觀相互串聯、融為一體,展現水韻漯河‘水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人在畫中’的獨特魅力。”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
如今,城市樂道在市區隨處可見。漫步在市科教文化藝術中心附近的幸福渠樂道,只見流水潺潺、蘆葦搖曳,一條條彩色“樂道”鑲嵌在游園里,為冬日的游園增添了詩情畫意。“樂道上走一走,看著滿園美景,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感覺太棒了!”正在散步的市民王女士忍不住掏出手機,拍下這美好的瞬間。
責編:郭志剛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