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縱橫交錯、民居古色古香……12月12日,記者走進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發現這個古老村莊正在煥發新光彩。
“以前,俺村是省級貧困村。在群眾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俺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現在,大家安居樂業,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市文廣旅局派駐賈湖村第一書記李鵬濤見到記者便打開了話匣子。

在賈湖遺址生活體驗區,人們可以了解先民的居住環境。
近年來,賈湖村持續完善基礎設施,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修建標準化村室1座,建成廣場2個,鋪設青磚道路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60盞,栽植樹木3000棵,修建下水道3000余米。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是水泥路。“每天都有環衛工人在村子里打掃衛生,不讓垃圾落地。”村民賈會臣說,“村子這么美,村民的衛生意識也增強了。每家每戶都會把自家院子、房前屋后的衛生打掃好。”同時,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斷豐富。目前,賈湖村活躍著2支文藝隊和1支心意六合拳健身隊。逢年過節,村里都有舞龍、舞獅、秧歌、旱船等民俗表演。群眾文化活動室內擺放著上萬本圖書供村民閱讀。4座幸福院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等服務。
村莊的環境越來越美,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賈湖村以賈湖田園綜合體為依托,流轉土地600余畝,發展蔬菜、花卉、畜牧等支柱產業,村民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全村人均年收入達1.8萬元以上。“在這兒上班離家近,不耽誤照顧家人,每月能掙2000多塊錢。”正在蔬菜大棚內忙碌的村民李鳳彩說。為了增加村集體收入,賈湖村將第一書記扶貧項目資金投入方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都能得到分紅;改造廢棄坑塘,發展水產養殖。目前,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20萬元。
賈湖村是賈湖遺址所在地。如今,這里建成了集文化遺址保護、展示、教育、休閑于一體的賈湖考古遺址公園,入選漯河幸福鄉村游2號線。在這里,游客可以看到賈湖先民建造房屋、耕種水稻、馴化家畜、制作陶器的模擬場景,還能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清淤后的賈湖水草豐美,吸引眾多鳥類在此棲息。“去年,賈湖村接待散客達1.8萬余人次,創收約120萬元。”李鵬濤說。
賈湖文化為村莊帶來了游客,也為村民帶來了商機。在村內一家紀念品商店,由動物骨粉制成的賈湖骨笛仿品被擺放在顯眼位置。店主賈旭杰告訴記者,這些骨笛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每支售價600元。雖然價格不菲,但每年都能賣出上百支,利潤頗豐。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賈湖村黨員干部通過多種形式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后,我備受鼓舞。我將以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不負韶華、砥礪前行,為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貢獻智慧和力量。”李鵬濤說。
接下來,賈湖村將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依托賈湖文化資源,進一步促進文旅產業融合,快速發展村集體經濟,持續帶動村民增收,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楊旭)
責編:翟婷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