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坦,院落整潔,文化墻色彩鮮艷、圖文并茂……日前,記者走進源匯區空冢郭鎮前朱村,看到的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說起俺村這幾年的變化,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夸張。”村民溫愛芬對記者說。
在前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張發展規劃圖被掛在醒目位置。該圖由市審計局派駐前朱村第一書記高明繪制。現在,大部分發展規劃已經變成現實。
“前朱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高明說。
近年來,前朱村發揮資源、區位優勢,發展紅薯深加工產業扶貧項目,打造“黨組織+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濟發展模式。記者采訪當天,在豫垚種植合作社,記者看到數名村民正忙著包裝粉條。12月是粉條生產、銷售旺季,產品供不應求。
“我在這兒已經干了3年,每個月起碼能掙2000元錢,還不耽誤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村民朱冬麗說。
據了解,豫垚種植合作社帶動前朱村及周邊村的93戶脫貧戶242人增收。

前朱村村民在豫垚種植合作社的粉條包裝線上忙碌。
“紅薯深加工產業扶貧項目既讓村民增收,又使村集體每年都有一筆不小的收入。”高明說。
在前朱村一角,一片片太陽能發電板引人注目。前朱村“兩委”利用荒廢坑塘發展光伏發電項目,保障困難群眾收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前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15萬元。前朱村“兩委”積極與外地育種企業溝通、協調,流轉土地800畝,增加村民收入。
安裝路燈、種植綠化樹、建成文化廣場……前朱村的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村里定期組織人員打掃主干道、文化廣場,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持續整治亂堆亂放、私搭亂建。黨建一條街和孝文化一條街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非遺琴書進鄉村、義診送健康、律師送法下鄉等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他們的健康意識和法治意識。
黨的二十大開幕后,前朱村多次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黨的二十大為鄉村振興描繪了新藍圖,也為前朱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高明說。
過去,前朱村一沒資源、二沒產業,是遠近聞名的落后村、貧困村。如今,前朱村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整潔、產業興旺。下一步,前朱村將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壯大集體經濟,并以創建“五星”支部為契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我將堅定信念、扎實工作,把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宏偉目標作為奮斗方向,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譜寫新篇章。”高明說。(記者:楊旭)
責編:翟婷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