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食品產業高歌猛進,雙匯發展成為全球豬肉食品行業龍頭老大,衛龍美味躋身行業領軍企業,賈湖酒業屢摘國際大獎,中大恒源、微康生物等品牌在我市崛起……“舌尖上的漯河”名揚四方,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熠熠生輝。
十年來,我市立足農業、畜牧業興旺的優勢,圍繞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中國食品名城,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堅持“三鏈同構”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食品產業規模已達2000億元,占全省1/6、全國1/60,成為河南省萬億食品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和全國主食產業化工程示范市、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和保證體系建設雙試點市。
指尖在屏幕上輕輕一點,智能農機就自動完成播種、收割、施肥;通過手機能實時監控土壤濕度,了解農作物生長情況;無人植保機飛防作業,讓“以蟲治蟲”綠色防控輕松實現……在漯河的廣袤沃野上,科技與農業的融合,讓農業現代化正在成為現實。
眼下正值秋收季節,臨潁縣辣椒種植戶利用5G智慧農業設備平臺,辣椒從播種到收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智能化。5G智能土壤傳感器和氣象檢測儀等各種硬核裝備及新技術的應用,讓種地特別省心省力。”
依托智慧農業現代生產模式,農民擺脫了繁重的勞作,不再看天吃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農產品綠色發展,為農產品加工提供了優質安全的原料保障。據介紹,我市現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品牌農產品生產基地總面積64.8萬畝,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有82個,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2個;建成了小麥、蔬菜、食用菌等8大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培育出臨潁小辣椒、舞陽大豆等區域性農產品品牌。臨潁縣還于近日榮膺“中國數字辣椒之都”稱號。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