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進屋,今晚就在俺家吃飯吧,紅薯稈炒豆皮、苞谷糝稀飯。”9月9日晚上6點半,在漯河市召陵區中山路與灤河路交叉口東北角天明第一城小區15號樓1106戶,滿面笑容的呂賀燈打開防盜門,飯菜香味溢出屋外。
得知記者的采訪意圖,呂賀燈轉身回屋拿出自家的“寶貝”——不動產權證書,上面顯示房屋總面積100.78平方米,“為了這個紅本本,我們一家人可是等了兩年多!”
今年27歲的呂賀燈是召陵區老窩鎮人,經過自己的努力打拼,2018年年初在市區買了房子,將父母、妻子和孩子接到市區,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然而,喬遷新居的欣喜之情尚未消退,一條消息如一瓢冷水當頭澆下:小區內的1號、8號、10號、12號、15號樓的466套房產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規劃改變,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
這意味著幾十萬元買的房子沒有了“名分”。于是,滿懷憂慮的呂賀燈和其他業主一道與天明房產公司交涉,到區里相關部門投訴,一直未得到滿意答復。
2021年11月,漯河市下發并實施《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化解辦法》,召陵區高度重視,積極實行縣級干部牽頭包、屬地和區直單位具體包、科級干部親自抓的責任分包制度,探索實踐“三項機制”,扎實推動各項問題樓盤化解措施落實落細。
在區委、區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呂賀燈于2022年3月22日拿到了屬于自己的不動產權證。“心情跟坐過山車似的。現在和當初搬進新房一樣開心,有了這紅本本,一家人心里才踏實。這要感謝政府出面給咱解決難題。”呂賀燈站在自家客廳內,指了指窗外兩條馬路之隔的召陵區政府辦公大樓說。
目前,天明第一城小區未辦證的466套房產中,已經有近310套房屋的業主拿到了不動產權證,余下的因疫情或業主在外地等原因,不動產權證正在辦理中。
統計顯示,漯河市出臺辦法以來,召陵區共梳理問題樓盤24個,已化解20個,化解率達83.3%,整體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新官要理舊賬”“一辦五專班”攻堅
“我們按照市里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新官要理舊賬’的思想,實行日報告、周例會、周交辦、月講評制度,堅持‘先易后難,分期分棟化解’的工作原則,認真研究上報問題樓盤事項,明確化解路徑,嚴格實行‘三色’表格督辦,積極推動問題樓盤快速化解。”召陵區委書記李湛說。
按照總體化解的工作思路,召陵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李湛為組長、區長史耀星為第一副組長、8名縣級干部為副組長、區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問題樓盤信訪突出問題化解攻堅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五專班”(區問題樓盤辦、政策業務專班、社會事業專班、工業問題樓盤專班、涉法涉訴專班、督導檢查專班)。各專班分工協作,共同推進。
漯河月星國際家居城項目是召陵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區長沈建偉分包的較大的一個問題樓盤。他兼任政策業務專班組長。該項目位于召陵區人民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自2014年開始,由漯河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東上海月星投資集團投資建設;2015年,因集團投資戰略調整撤資停工;2018年,由漯河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新股東河南德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接盤繼續開發建設,總建筑面積9.21萬平方米。自2020年開始,因企業資金困難及消防設施、人防設備不完善等問題,項目一直無法竣工,497戶業主返租租金無法兌付,從而造成信訪問題。
召陵區政策業務專班根據《漯河市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措施》27號文件有關要求,結合樓盤項目實際情況,于7月底上報市政策業務專班,將該項目納入市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樓盤臺賬進行化解。
對于多年的“頑疾”,區政策業務專班安排人員深入走訪“把脈問診”,查找出“病因”:一是項目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變更導致工程資料缺失,同時部分工程未完工;二是企業資金困難且資產被法院超額查封1.9億元;三是土地使用、增值稅欠繳80萬元,無法開具發票辦理不動產權證,導致497戶業主多次集體上訪。
查出了“病因”,摸清了“病理”,市里給了“藥引”,區政策業務專班開始下“猛藥”治“沉疴”:一是對工程款糾紛造成的施工單位不配合竣工驗收問題,各有關部門不再履行行政處罰程序;二是邀請省、市專家現場指導,項目所在的翟莊街道黨工委書記坐鎮,快速完成消防整改和驗收任務;三是因工程款糾紛產生的信訪問題由區政府協調相關企業自行解決。
在區政策業務專班的不懈努力下,從7月底接手到8月底實現“首登”,短短1個月的時間,困擾497戶業主多年的問題被徹底解決。
“區里免去了企業300萬余元的罰款,并且讓我們成功實現‘首登’。這意味著我們開發的這個樓盤可以辦理不動產權證了,497戶業主也能馬上拿到不動產權證。”漯河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先生說,拿到不動產權證,企業就可以與金融部門對接融資,盤活月星國際家居城的整體資產,促進商場經營,解決業主投資收益等問題。
記者在月星國際家居城內看到,召陵區從深圳招引來的運營商博皇市場服務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將整個商場1至4層公共區域裝修得豪華氣派,商場內已有100多個知名家居品牌入駐。
“這是我所見到的‘萬人助萬企’的一個典型案例。”博皇市場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遠女士說,召陵區各個單位形成合力支持漯河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發展,解決遺留問題,也為博皇市場服務有限公司后續投資、發展增添了底氣和動力。
“現在,商戶入駐率達60%以上。我們有信心吸引更多國內一、二線家居品牌入駐,促1500余人就業。”遠女士說。
當天,到漯河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辦理不動產權證的業主吳女士坦言,家里多方籌資300萬余元購買了280多平方米商鋪并回租給漯河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這次,他們既拿到了拖欠的60%的租金,又馬上可以領到不動產權證。
用活“三項機制”化解問題樓盤
在過去的10年里,召陵區從一片磚瓦窯廢墟蝶變成一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全區生產總值由93億元提高到204億元,增長1.2倍;民生事業支出160多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0%以上。
全區工業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足不出區”在家門口就業,加之招商引資環境的全面優化,國內許多業界精英紛至沓來,無形中加快了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步伐,一些問題樓盤隨之出現。
基于此,召陵區堅持“尊重事實、利于發展”和“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李湛多次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化解路徑,史耀星多次主持召開區政府常務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和部署,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問題樓盤化解工作格局。
其中,區政策業務專班先后召開問題樓盤化解專題推進會議27次,用活區里探索建立的“三項機制”,有力推動問題樓盤化解。
用活壓力傳導機制。認真落實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四個一”機制,逐一建立工作臺賬,實行“紅黃藍”三色督辦,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對賬銷號,確保問題樓盤化解攻堅有人員、有機制、有措施、有效果。
用活問題處理機制。按照有利于問題解決、有利于維護群眾權益、有利于社會穩定“三個有利于”要求,根據市里出臺的27號文件,對開發建設單位因資金緊張暫時無能力繳納的各項資金、稅款,采取政府和企業“雙承諾”的方式,先行為群眾辦理房屋不動產權證。同時,按照市里的容錯免責和事先報備工作機制,對問題樓盤化解進行事先報備,使干事者消除顧慮、聚力攻堅,有效推動了問題樓盤化解攻堅。
用活會商聯動機制。堅持“點辦理、批處理”原則,對問題樓盤化解進行日報告、周研判、月講評,并落實任務清單周交辦制度。分管縣級干部組織各專班每周至少召開一次推進會,研究具體問題和化解路徑;分管案件的縣級領導結合項目實際問題,不定期聽取案件進展情況匯報,提出針對性意見;對企業資金運轉困難的樓盤,創新工作模式,設立區政府、住建、項目單位、業主代表共管賬戶,多方籌集資金,共同推進化解工作。
在“三項機制”的推動下,泰威中央公園、億博翰林匯、金色龍灣等問題樓盤化解后,召陵區信訪量明顯下降,人民群眾獲得感日益提升;項目單位負責人、小區居民自發向區委、區政府及區直部門贈送錦旗表達謝意。
李湛表示,今后,召陵區將按照市問題樓盤化解“百日攻堅”要求,堅持“力度不減、速度不降”工作基調,落實日報告、周例會、月講評制度,積極推動問題樓盤盡快化解,用新擔當、新速度展示新作為。據《河南日報》(農村版)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