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瓜果香。位于郾城區李集鎮的全國最大的蟠棗基地——千畝蟠棗產業園的蟠棗喜獲豐收。
9月13日,記者驅車到達該蟠棗基地時,工人正忙著采摘蟠棗、裝箱。一箱箱承載著希望的大棗即將發往北上廣等大城市。
“漯河蟠棗,全國有名!”李集鎮魏李村村民安德甫是該蟠棗基地的負責人。望著豐收的蟠棗,他自豪地告訴記者,蟠棗是市農科院的專家在冬棗的基礎上改良培育的新品種,因外形像蟠桃而得名。蟠棗個頭兒大,甜度比冬棗高得多,上市時間比冬棗早20天左右。大果橫向直徑可達60毫米,重75克。
“因蟠棗優點多,我們在2020年4月將冬棗全部嫁接成蟠棗。”安德甫介紹,2018年,魏李村引進冬棗并大面積種植。一年后,冬棗長勢喜人。考慮到市場上冬棗競爭激烈、蟠棗前景廣闊,他們將冬棗全部嫁接成蟠棗。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栽下就見錢。”安德甫說,盡管棗樹當年就可掛果,但為了保證果子質量,2020年,他們通過技術手段控制了蟠棗的掛果量。該基地產出的少量蟠棗一問世就受到市場歡迎。2021年,蟠棗成熟時遭遇大雨,質量下降。為了保證口碑,2021年,該基地不對外出售蟠棗。今年是基地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年。“蟠棗畝產2000多斤,多的能達3000斤。”安德甫介紹,蟠棗以30元一斤的批發價在各大城市銷售一空,16枚優質蟠棗禮盒更是賣到298元依舊供不應求。
“蟠棗的名氣有了。全國各地的果農紛紛來咱這兒考察。現在,新疆已經嫁接了2000多畝蟠棗,漯河及周邊地區也種植蟠棗近2000畝。”安德甫說,為了更好地推廣蟠棗,該基地提供苗木嫁接、種植、管理、銷售“一條龍”服務,解除了果農的后顧之憂。
“我們對發展蟠棗產業充滿信心!”安德甫表示,基地還搭建了電商平臺,專門銷售蟠棗等本土農副產品。未來,他們將在全國布局蟠棗產業,為推廣蟠棗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