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晨陽)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現場觀摩交流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市聚焦重點、補齊短板,探索推行一批突破性、引領性改革措施,營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全面建成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深化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改革。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水平,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和“一枚印章管審批”,持續推進“全豫通辦”和“點對點”跨省通辦;推進政務服務移動端“豫事辦”漯河分廳建設與應用;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加快電子證照的制發和應用,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向基層延伸,推動公共服務事項就近辦,構建“15分鐘便民利企服務圈”;全面提升政務服務工作質效,實現市、縣兩級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業務窗口評價設備全覆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點評價二維碼全覆蓋;推動市、縣兩級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整合各類投訴平臺,設立“有訴即辦”窗口和“萬人助萬企”服務窗口,完善“有訴即接、有訴即應、有訴必辦、有訴即辦”工作機制。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將投資項目備案、水電氣網報裝等事項納入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優化平臺功能,加強部門間信息數據互聯共享,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一網通辦”服務;優化各部門線下窗口設置,提升企業開辦專區服務效能,加強企業開辦線上、線下銜接協同;加強聯動,推動市、縣兩級企業開辦全面實現2個環節、1個工作日以內辦結,全程零收費;將電子營業執照作為企業開辦的合法身份證明和電子簽名手段,提高企業在電子商務領域使用營業執照的便利性。
推動辦理建筑許可質效再提升。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細化項目分類指引;全市社會投資類項目辦理建筑許可環節壓減至5個以內、時間壓減至25個工作日以內,政府投資項目辦理建筑許可環節壓減至8個以內、時間壓減至38個工作日以內;進一步優化工程地質勘察服務、一站式聯合驗收備案流程。
推動財產登記更加便利化。全面優化線上、線下“一窗受理”業務流程,提升不動產登記業務便利性;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完善不動產登記網上辦理平臺功能;增設“全豫通辦”窗口,推行異地辦業務線上和線下相融合、“收辦分離”相結合的工作模式,逐步開展“全豫通辦”業務,實現不動產登記異地可辦、全程網辦;建立健全“交房即交證”工作機制,推動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能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并聯審批,持續深化信息共享集成。
深化稅收服務便利化改革。大力推進稅(費)種綜合申報,依法簡并部分稅種征期,減少申報次數和時間。加快企業出口退稅事項全環節辦理速度;積極通過市政務服務平臺采集數據,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全面推行稅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落實容缺辦理事項配套制度;征管操作辦法與稅費優惠政策同步發布、同步解讀,并依法運用大數據精準推送優惠政策信息。
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深化通關改革創新,推進海關全業務領域一體化,優化進出口貨物通關模式,加強跨部門信息共享;進一步降低通關成本,優化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服務模式,落實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示制度并強化動態更新,加大進出口環節收費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提升口岸綜合服務能力,推進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改革,深入實施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