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起垃圾處理,人們的第一印象是臭氣熏天、臟亂不堪。8月25日,當記者跟隨漯河城發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走進位于源匯區空冢郭鎮的漯河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時,干凈的廠房、智能化的操作顛覆了記者的認知。
據工作人員介紹,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2020年河南省重點工程,也是我市重大民生工程。2021年11月16日并網成功,標志著我市日處理能力15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入運行,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由衛生填埋轉換為焚燒發電。
“垃圾焚燒相比垃圾填埋,帶來的污染問題相對較小,實現了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和生態效益最大化。”該工作人員表示。

集控室可控制垃圾焚燒發電的全過程。
記者看到,生活垃圾進場后,先進入垃圾池進行分堆發酵,發酵時間一般為5至7天;發酵后的生活垃圾被投送到焚燒爐進行干燥、燃燒,爐渣可以通過制磚等進行資源化利用,煙氣通過凈化系統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后,進行有組織排放;焚燒爐的熱能通過余熱鍋爐和發電機組進行發電。
據了解,每天運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生活垃圾有1200多噸。剛運進來的垃圾之所以要發酵幾天,是因為能減少垃圾的水分,更利于燃燒。
記者在發電廠的集控室里看到,值班人員只需要輕點鼠標,就能夠完成對各生產環節的巡查。焚燒鍋爐的溫度、水位以及發電機的運行狀態也實現了數字化遠程操控,使工作人員可以精準地控制生活垃圾的焚燒溫度,以產生盡可能多的蒸汽,推動發電機運轉。
“環保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是必須守住的底線。我們高度重視煙氣排放,每臺鍋爐都安裝了煙氣在線監測系統,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接受環保部門的24小時監測。”集控室值長張光輝告訴記者,生活垃圾運輸至垃圾焚燒發電廠后,經過吊抓、攪拌、發酵等一系列技術處理,再投入焚燒爐焚燒發電。垃圾焚燒所產生的煙氣通過先進工藝處理后達標排放,不僅使生活垃圾利用價值達到最大化,還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破壞生態環境。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肩負著我市城區及周邊鄉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終端處理工作,有效避免了生活垃圾堆積,防止病菌滋生,減少環境污染,對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增加電力資源、助推我市循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漯河城發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公司一期機組采用組合工藝煙氣凈化系統和滲濾液處理系統,排放標準優于國家標準,至今已處理生活垃圾26.2萬噸,2021年發電量1.8億度,2022年計劃發電量2.3億度。(記者:李麗娟 朱紅)
責任編輯: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