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七屆九次全會重點對“四城同建”作了安排,并就具體目標、實施步驟、建設任務、政策措施等提出意見、方案。全會強調,建設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態水城、中國食品名城、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是新時代漯河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愿景和戰略發展定位,是凝聚全市人民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指向,具有戰略性作用和全局性意義。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推進“四城”建設,讓漯河光耀河南。
緊盯目標,全面推進“四城同建”。建設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就是要把漯河打造成在豫中南這一區域范圍內區位優勢突出、綜合實力較強,對周邊區域具有帶動、輻射等作用的城市,使漯河光耀全省。建設中原生態水城,就是要著力打造水綠相映、水在城中、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綠色生態基底,建設生態優質、環境優美、設施優良、生活優游的宜居宜業之城,讓漯河底色映染中原。建設中國食品名城,就是要形成行業分類齊全、領先優勢突出、名企名牌薈萃、健康食品引領、智能制造主導、生產要素匯聚、人力資源豐富的食品產業發展新局面,讓漯河味道香飄全國。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就是要把漯河打造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華漢字文化傳承創新區、漢字文化產業發展先行區、漢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和國內外知名的許慎文化研究教育傳播中心“三區一中心”,讓中華漢字文化名城作為漯河符號寫滿全球。
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抓推進。建設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要優先打造現代物流中心、醫療服務中心、職業教育中心、體育賽事中心、檢驗檢測中心五個中心,不斷增強漯河在豫中南地區的輻射影響力和引領帶動力。建設中原生態水城,要持續做好“河”“湖”“橋”“綠”四篇文章,讓漯河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盡顯自然環境之美、景觀風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建設中國食品名城,要堅持以食品工業“制造、智造、質造”為重點,著力打造縱、橫兩大鏈條,搭建會展、研發、檢測三大平臺,完善產銷對接、質量標準、監測預警、安全追溯四大體系,推動全市食品工業做新、做優、做強。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要推進漢字文化傳承弘揚、漢字文化標識體系建設、漢字文創產業培育、漢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五大行動”,不斷提高漯河的文化軟實力。
強化舉措,有力有效抓落實。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使之更具操作性和針對性。要健全完善“四城同建”項目庫,謀劃、儲備、實施一批重點項目,以項目支撐建設。各級、各單位要立足職能定位找準貫徹落實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切實把承擔的建設任務落地落實。牽頭部門要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搞好調度和協調,相關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各縣區要站位全局,主動融入,積極對接,抓好建設任務落實。
各級、各部門和黨員干部要著眼長遠,提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持之以恒的韌勁,一錘子接著一錘子敲、一年接著一年干,積小勝為大勝,一步一步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