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漯河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總結了2018年經濟工作。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為工作方向,主動作為、攻堅克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態勢,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定步伐,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績單”。本報今日起開辟專欄《精彩2018》,對去年的工作亮點進行盤點、總結,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再接再厲,在推動漯河更加精彩的征程中邁出更大步伐,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濃彩,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本報訊(記者 謝曉龍)日前,記者從市委七屆九次全會上了解到,2018年,我市積極辦好一批事關群眾福祉的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年民生支出133.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2%。
這一年,我市圍繞群眾出行、飲水安全、住房安全等方面,辦好一批群眾急需、普遍受益、“觸手可及”的民生實事,努力讓更多群眾行得暢、住得安、有保障、心中暖——
新解決7.9萬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南水北調穿沙工程取得圓滿成功,沙北居民用上了期待已久的丹江水;新購置260臺新能源公交車,中心城區原有民營線路收歸國有、新開通線路9條,公交線路實現了中心城區全覆蓋,群眾出行更便利;城市展示館、圖書館、博物館正式向市民開放;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170戶;全力推進“創文”工作,城市形象明顯提升,生活環境宜居優美。
這一年,我市圍繞群眾就醫保障、教育工作、社會穩定等方面,加大財力支持力度、優化服務保障,加快推進更多民生實事辦理,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省、市民生實事全面完成。社會保障更加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得到提升,“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全面落實。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成效顯著,生殖遺傳中心建成投用,心腦血管中心正式運行。學前教育擴容提質,全年建成投用或竣工45所公辦幼兒園,認定225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出臺《關于解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的實施方案》,修編漯河市中心城區中小學布局專項規劃,利用三年時間新建和改(擴)建一批中小學校,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教育的需求;投入資金8991萬元對26所農村中小學實施改(擴)建,新增寄宿制學位7251個。高中教育質量提升,普通高考一本、二本上線率分別達到17%和51%。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醫專新校區、市一中專新校區、食品學院新校區等職教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全市11所職業院校均被評為省級職業教育品牌示范學校和特色學校。舉辦了一系列體育賽事,在河南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取得第七名的成績。掃黑除惡斗爭深入推進,信訪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8)》將我市列為全省最宜居、幸福感最強的城市之一。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