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左素莉)受前期持續降雨影響,全市麥播工作進展緩慢,適期播種進入最后的關鍵階段,市農業局動員各級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民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全力開展農田排水除澇,搶時整地播種,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10月25日,全市已排水30萬畝,騰茬230萬畝,整地70.3萬畝,已播種小麥8.27萬畝,占預計麥播面積的3.54%,已出苗0.5萬畝。
自8月底以來,我市出現持續陰雨天氣,平均降水日數29天,降水量298.3毫米,為歷年平均值3倍以上,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值。前期持續陰雨天氣不僅導致部分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發芽霉變,且造成不同程度的田間積水,嚴重影響了小麥整地播種進度。據統計,截至10月19日,全市田間積水面積達30.5萬畝。
10月20日,市農業局在召陵區鄧襄鎮召開了農田排水除澇暨小麥播種推進會。會議觀摩了召陵區鄧襄鎮洼張村農田排水除澇現場,聽取了召陵區生產救災推進麥播工作經驗介紹,解讀了漯河市小麥晚播技術要點。各縣區充分利用電視、報刊、廣播等,將秋收的緊急性、田間積水排除的必要性、麥播時機的緊迫性等及時告知群眾,增強了農民排水除澇、搶收搶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各縣區分別舉辦了排澇現場會,為群眾提供了簡便快捷、省時省力的排水除澇樣板。同時,迅速發動群眾,集中人力、物力和機械,疏通嚴重積水田塊周邊圍溝,切實做到溝相通、渠相連,確保田間積水順利排出。充分發動黨員干部、農機大戶等,逐村成立生產幫扶工作隊,主動幫助困難戶和種糧大戶盡快疏通渠道、排除田間積水,做到應幫盡幫、一戶不落、一塊不漏。
全市充分發揮農機指揮調度平臺的作用,合理調度農機,集中作業,提高效率,加快機械整地進度,落實秸稈還田、深耕深松、旋耕鎮壓等關鍵技術措施,提高整地質量。全市出動耕地器械144987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8102臺,小型拖拉機85040臺,播種機45138臺,深松機502臺,旋耕機6205臺。
我市“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到崗到位,深入所包鄉鎮和村,發放小麥晚播技術要點明白卡,面對面指導農民利用晴好天氣,及時騰茬、晾墑,適時整地,落實秸稈還田、深松、種子包衣、適量播種、小麥晚播等關鍵技術,確保種足、種好小麥。全市共組織下派技術人員3000多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60場次,發放《漯河市強筋小麥主要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等各類技術資料10萬份,培訓農民15萬人次。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