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的豆角秧爬滿了支架,鮮艷的豆角花散發出撲鼻的清香,有的已結出嫩綠的小豆角;整齊的瓜藤順勢向上生長,瓜藤上掛滿了一個個小燈籠似的西瓜,青翠欲滴,煞是可愛……
近日,記者跟隨市菜辦工作人員,走進位于召陵區萬金鎮唐橋村的大唐廣倉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示范園區看到,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地排列著,大棚內種植的瓜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采摘西瓜,整個蔬菜示范園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據蔬菜示范園區相關負責人唐亞兵介紹,園區從2015年10月底開始建設,2016年春瓜菜上市銷售。截至目前,整個園區占地300多畝,規模不等的大棚近400個。
面對此情此景,不知情的人大概永遠都想不到,這一大手筆繪就的蔬菜示范園區,竟出自園區所在地——召陵區萬金鎮唐橋村幾個村民之手。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他們用勤勞與汗水共同托起了創業致富的夢想,也為唐橋群眾打開了種菜致富的大門。
科學種植
實現“致富夢”
當天上午,適逢一位來自鄭州的批發商到示范園區批發西瓜,工人們正在大棚里忙著采摘,并將批發商精挑細選后的西瓜裝箱。據唐亞兵介紹,園區內的西瓜一年可種植兩季,春季收獲期一般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畝地產量達五六千斤;秋季收獲從9月上旬至國慶節,每畝地產量達4千斤。
“你別看這吊著長的西瓜個頭小,但它的價格比普通西瓜高,效益也好。”市蔬菜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西瓜立體種植好處很多:一是瓜的形狀好,非常周正,很少有畸形;二是皮薄,皮的厚度比普通西瓜至少要薄三分之一;三是西瓜立體種植通風好、光照好,所以含糖量高,好吃。
“你看,這豆角綠油油的看著就叫人喜歡,再過十來天就可以采摘了。”在另一處大棚內,豆角花開滿株,長勢旺盛,正在忙著精心管理的工人們笑吟吟地對記者說,園區內種植蔬菜種類較多,主要有番茄、辣椒、豆角、茄子等。
“種瓜、種菜不光講技術,還得盯著市場變化打好時間差,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收入。”唐亞兵告訴記者,園區的西瓜上市時間很有技巧,每年5月上旬田地里的瓜還未長成時,他們的早春頭茬瓜開始向外批發;國慶節前田地西瓜早已下市,他們的秋延后西瓜正大量上市。另外,在市菜辦的技術指導下,園區的蔬菜種植也各有各的講究,為的就是生產出安全放心的產品,并且趕上好行情賣上好價錢。
盡管示范園區建設僅一年多的時間,但效果卻很明顯。每到西瓜成熟季節,北京、石家莊、鄭州、新鄉、開封、周口等地的批發商紛紛慕名而來,而在蔬菜成熟季節,前來拉菜的車輛更是絡繹不絕,每天都有不少菜商前來采購。
不忘初心
助力脫貧攻堅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園區在圍繞高效農業發展的同時,采取合作社的經營發展模式,已經帶領周邊不少群眾走上了致富之路。
50多歲的唐付勝是唐橋村的困難戶,家里僅有他和老娘兩個人。“今年早春俺包了兩個大棚,共8畝地,種西瓜和茄子,收益非常好。”唐付勝告訴記者,為讓更多的貧困戶受益,承包戶不需要投入太多,園區對其承包的大棚和園區內其他大棚統一管理,產品統一銷售,最終的收益卻是承包戶的,這種發展模式非常好。
記者詢問了幾位正在干活的工人,得知他們都是來自唐橋村或者附近村莊的村民。“家里總共6畝地,全部承包出去了,一年租金6000塊錢。自從這個蔬菜園區建好后,我一直在這里干活,每月3000塊錢,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拿到這么高的工資,真的挺不錯的!”62歲的社員唐國選是唐橋村人,他一邊摘西瓜一邊滿足地說。
“以后,我們會考慮讓更多的鄉親們承包大棚,幫助他們分擔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損失,最大程度保障他們的利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帶動鄉親們走上富裕路,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一份應有的力量。”唐亞兵信心滿懷地說。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