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臨潁縣2017年銀企合作洽談會舉行。本次銀企合作洽談會上,共有11家金融機構與118家企業簽訂了141項47億元貸款融資協議,與去年33.2億元相比,增長了41.7%,銀企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創新機制 打造對接平臺
中國人民銀行臨潁縣支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臨潁縣通過機制創新,打造銀企對接平臺。堅持每季度召開金融運行聯席會議,政府有關部門及時通報全縣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及縣域企業運營等重要經濟信息。各金融機構定期反饋支持地方經濟具體工作情況,通報上級金融政策和新情況、新動態,促進金融機構與企業項目深度融合和無縫對接,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遇到的“最后一公里”等問題。同時,縣政府通過積極引導,為銀企雙方搭建相互交流、促進了解、增進信任的合作平臺,實現雙方無縫對接。2009年至今,臨潁縣先后召開10次大型銀企對接活動,累計簽訂846項融資意向協議,協議金額達156億元,落實信貸資金145億元,履約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同時,根據縣域產業特點和企業經營情況,該縣進一步健全政銀企協調聯動機制,探索銀企合作新模式,隨時召開不同規模、不同層次、不同產業、不同級別的銀企對接活動,切實解決企業需求資金問題。臨潁縣還建立了履約跟蹤服務制度,縣政府把金融部門支持企業發展的工作成效納入目標管理考核當中,對銀企合作洽談會上的簽約項目跟蹤落實,適時調度,切實提高履約率。對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機構予以重獎。對只重簽約、不重落實,只吸收存款、不發放或少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定期通報,必要時曝光,向全縣人民說明情況。
創新產品 滿足不同需求
為解決企業貸款“擔保難”、“抵押難”等問題,臨潁縣金融辦破解融資“瓶頸”,協調各金融部門積極主動想辦法,創新產品,滿足不同層次需求??h金融辦組織全縣金融機構改變原來坐等上門審批貸款,主動到企業了解情況,創新金融產品服務??h政府與建行合作,推出“助保貸”產品,滿足無抵押、無擔保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成為全市第一例“區域集優”融資模式。為有效解決杜曲木業加工企業貸款難題,農行率先探索開發“企業申請——協會擔保——銀行放貸”的“杜南”融資模式,成功得到推廣??h政府與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合作,創新開發“特商貸”金融產品,滿足特商商業區內企業、商戶融資需要。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與新型農村社區合作,開創了全國第一家新型農村社區投貸模式,該行同時把信用考核加入抵押品率,最高實現250%的放貸率。
隨著金融產品開發力度的加大,“稅易貸”、“木業貸”、“辣椒貸”、“快貸通”、“職貸通”等一個個新穎的金融名詞已悄然在該縣金融業生根發芽。據統計,該縣2016年創新型金融貸款突破10億元,扶持各類貸款主體達3000余家,開發符合實情的新型貸款產品70多種,為多層次、全方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創優環境 釋放信貸空間
臨潁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金融業發展的意見》,以支持發展、健康發展、創新發展、快速發展為主題,把金融業發展和融資“混為一體”,擺在促進該縣發展的重要位置。
臨潁縣積極幫助縣域金融機構處置歷史不良債務,累計協助各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貸款總額達30億元,國有商業銀行再無歷史遺留問題,金融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改善,信貸空間得到有效釋放,金融機構新投放的貸款良性循環,沒有產生壞賬、呆賬。臨潁縣縣委、縣政府組建專門清欠不良貸款隊伍,由紀檢委、法院、公安局分別牽頭成立工作組,根據各自工作職能,分別對單位公職人員、企業和社會各類逾期貸款進行強力清收,曝光公職人員自貸、擔保貸款名單,形成清收不良貸款高壓態勢,有力震懾了各類“老賴”惡意逃費銀行債務行為。
臨潁縣政府始終把治理整頓社會信用環境作為優化和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內容,堅決制止和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協調解決影響金融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印發《臨潁縣金融生態示范鄉(鎮)村戶和金融生態示范企業評選辦法的通知》,從增強全社會誠信意識、建立信用企業、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商戶、農戶入手,積極開展誠信評選活動,大力表彰和宣傳信用村、信用戶和信用企業誠信先進典型,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輿論氛圍。
正是由于政銀企三方的深度融合和無縫對接,讓臨潁縣實現了政銀企三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企業規模持續膨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16年,該縣生產總值達到259.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20.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7億元。納稅1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558家,較上年增加104家。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127家,納稅500萬元以上企業41家,納稅1000萬元以上企業20家,納稅5000萬元以上企業5家。在剛剛結束的全省轉型發展攻堅推進會上,該縣榮獲2016年度“全省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評價先進縣”。
責任編輯:翟柯